《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解读:
三年级上学期就已经认识了分数,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本课时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师:课件、学生尺。
生:学生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大家都还记得分数这个老朋友吗?看,我手里面有一张才发现纸,现在,它被平均分成四份,大家看,涂色部分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分数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四分之一,将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二、教学例1,认识整体的二分之一 。
1、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吗?一天,猴妈妈带两只小猴下山玩耍,玩累了,猴妈妈拿出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桃(课件)。猴妈妈准备把这盘桃都分给小猴吃。想一想,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课件)
学生回答后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
2、一盘桃(有6个)的二分之一 。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6个(课件),怎样在图中表示出这盘桃的?
师示范: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课件),平均分成2份(用一条虚线把集合圈中的6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
。
师:咱们一起指着屏幕说一说。
追问:(指左边3个桃)这3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课件)(指右边3个桃)这3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课件)
3、一盘桃(有4个)的二分之一 。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4个(课件),把这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课件),又应该怎样在图中表示出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呢?
学生回答后,再用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追问: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是几个?
4、一盘桃(有8个)的二分之一 。
提问:这盘桃有8个(课件),把这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课件),你能在图中分一分,表示出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吗?打开课本第76页,找到一盘桃有8个来分一分。
提问: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是几个?
5、对比小结。(课件)
小结:不管一盘桃有几个,只要是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并且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份都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 。
6、即时延伸。
师:如果这里有一筐桃(课件),把这筐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筐桃的几分之几?
?三、 教学例2,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1、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
提问:猴妈妈带来的这盘桃就是6个(课件)。猴妈妈刚准备把这盘桃分给两只小猴吃,猴宝宝说我们得学会分享,妈妈,我们三个一起吃吧。。想一想,猴妈妈会怎样分这盘桃呢?
启发:把这盘桃平均分成3份,每只小猴能分到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先在图中分一分、填一填,再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比较:都是把6个桃平均分,为什么分得的结果却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
2、教学试一试。
师: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四、练习。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几个物体,如6个桃、4个桃、8个桃、几十个桃等等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除了把一盘桃、一筐桃看做整体进行平均分之外,还能把哪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1、想想做做?1
提问:这儿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
2、想想做做?2
提问:观察苹果图,这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师:请你先照样子说一说,再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两幅图中,圈里分别有4个苹果、8个正方体,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 四分之一表示?
②这两幅图中,每个圈里都有8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图里的涂色部分用四分之一表示,而右图里的涂色部分却用二分之一表示?
3、想想做做3
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它右边的分数。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发展情智?
4、听要求,拿彩笔。
(1).拿出18支彩笔的二分之一。
师:谁来拿一拿?是拿出9根吗?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会拿吗?动手拿一拿。
????还原小棒。
(2).拿出18支彩笔的三分之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3).你还能拿出18支彩笔的几分之一?
师:你准备拿出18支彩笔的几分之一?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反思: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和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创设情景,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创造分桃子的熟悉情境,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我利用猴妈妈给两只小猴分桃子的情景,先复习把一个桃分给两只小猴,紧接着马上提问把一盘桃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让知识拓展得自然、流畅。同时出示一盘盖好的桃,看不到桃的个数,能有效地避免桃的个数对新概念建立过程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把思维焦点聚集于“一个整体”上。在教学中假设桃的个数,让学生分一分,明晰“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的含义,之后平均分的对象由一盘桃扩展为一筐桃,数量变化之大,又一次冲击了学生的心理预期,但其内在的一致性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同时假设一筐桃的个数是30个或31个,排除学生每份个数是否是整数的干扰。认识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后创设“又来了一只小猴该怎么分”让学生自然过渡到学习一个整体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对比,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辨别易混淆内容,联系前后知识,充分运用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第一次对比:一个桃子的二分之一和一盘桃的二分之一的对比,区分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和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的不同。第二次对比:从一盘桃有6个,到一盘桃有4个、8个,突出桃的个数虽然不同,但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都是整体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逐步明晰“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的含义,使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第三次对比:三盘桃都是6个,分的结果为什么有的用二分之一表示,有的使用三分之一表示,而有的又是用六分之一表示,从中得出结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