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学会运用“HL” 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推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HL” 解决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
1.课堂演练
已知如下图所示,BC=EF,AB⊥BE垂足为B,DE⊥BE垂足为E,AB=DE
求证:AC=DF
分析:要证AC=DF,必须寻找与AC,DF有关的三角形,然后证明它们全等,这里由已知条件分析可得∠ABC=∠FED=90°,AB=DE,BC=EF利用SAS可证明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证明:(学生板演)
2.问题迁移
如果将上题AB=DE改成AC=DF,其他条件不变 ,你能证明出AB=DE吗?
引导:画一个任意Rt△ABC使得∠C=90°,然后画出△A1B1C1满足条件B1C1=BC,A1B1=AB,再把画好的Rt△A1B1C1剪下来看看是否能与Rt△ABC完全重合。
3.作图
已知Rt△ABC,其中∠C为直角,求作:Rt△A1B1C1, 使∠C1为直角, A1C1=AC, A1B1=AB.
作法:①作∠MC1N=∠C=90°
②在C1M上截取C1 A1=CA
③以A1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C1N与B1,
④连接A1B1,
则Rt△A1B1C1就是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二.例题分析
P102 例7. 已知:如图∠BAC=∠CDB=90°,AC=DB 求证:AB=DC
证明: ∵ ∠BAC=∠CDB=90°(已知)
∴ △BAC,△CDB都是直角三角形
又∵ AC=DB (已知)
BC=CB (公共边)
∴ Rt△ABC≌Rt△DCB (HL)
∴ AB=D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三.课堂练习
P104 练习 1. 2. 3.
四.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都具备,因此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完全可以用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此外,还有“斜边、直角边”即“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五.作业布置
P106习题15.2 第7题
复习题A组 第8题
六.反思:15.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理性推理能力,体会本节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在几何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
教学过程
1、 实践感悟
1.活动:在硬纸片上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再拿一块硬纸片重叠,再将四边形和三角形分别剪下来,观察剪下的两个四边形和两 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它们是相同的
2.定义引入:
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形
3.观察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边
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
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
注意:对角与对应角,对边与对应边的区别
归纳:①如丙图所示,△ABC与△A’B’C’是全等的,A’与A,B’与B,C’与C是对应顶点, 通常写在同一位置上,记作:△ABC≌△A’B’C’, 读成: 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B’C’
②如丙图所示,由于△ABC≌△A’B’C’ , 因此有AB=A’B’ , AC=A’C’ , BC=B’C’ , ∠A=∠A’ , ∠B=∠B’ , ∠C=∠C’ .
③文字归纳: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 例题分析
例:如图所示,已知△ABC≌△A’B’C’,且∠A=48°, ∠B=33°,A’B’=5cm,求∠C’的度数与AB的长
解: 在△ABC中, ∠A+∠B+∠C=180°
∴ ∠C=180°-(∠A+∠B)= 180°-(48°+33°)=99°
∵ △ABC≌△A’B’C’
∴ ∠C’=∠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AB = A’B’ = 5 cm,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注意: 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时解题就很便利
3、 课堂练习
P91 练习 1,2
四、 课堂小结
1.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是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是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具有如下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的边相等,对应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3.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理问题的基础,这里关键是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P91 习题15.1第2、3、4题
六、反思: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应用“边边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拓展推理证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几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学会选择应用已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下图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你能否利用你的知识来加以说明?
分析:方法1,量出AB边和∠A, ∠B的度数,可以截到与原来相同的玻璃图形,
方法2,把玻璃片放在纸板上,然后用直尺画出一块完整的玻璃图形,再剪下来去玻璃店配。
问题:方法1利用了什么定理?(“角边角”)
方法2利用了什么道理?(三边对应相等)
二、新课讲解
1.已知△ABC
求作:△A1B1C1,使A1B1=AB,B1C1=BC,C1A1=C A
作法:①作线段B1C1=BC
②分别以点B1,C1为圆心,BA,C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1 .
③连接A1B1,A1C1
则△A1B1C1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将所求作的△A1B1C1与△ABC重叠,看能否重合)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2.三角形的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例题分析新 课标第 一网 ( http: / / www.xkb1.com / )
1.例1 已知如下图所示,AD=BC,AB=DC,DE=BF,求证:BE=DF
分析:要证明BE=DF,由图可看出,只要证明△ABE≌△CDF.由已知AB=DC,AE=CF两组条件,只要证出∠A=∠C.但图形上现成的另一对三角形难以找出,因此添加辅助线DB. 这样可由△ABD≌△CDB.来推得∠A=∠C.
证明:连接BD, 在△ABD和△CDB中
∴ △ABD≌△CDB (SSS)
∴ ∠A=∠C
又∵ DE=BF , AD=BC
∴ AE=CF
由
∴ △DCF≌△BAE (SAS)
∴ BE=DF
2.例2已知如图,点B. E. C. F在同一直线上,AB=DE .AC=DF. BE=CF
求证:AB∥DE,AC∥DF
分析:证明平行问题,可从平行线判定定理考虑,即证明∠B=∠DEF, ∠F=∠ACB. 而证明角相等,可从两组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方面去考虑,可证△ABC≌△DEF由已知条件利用“SSS”即可证明
证明:∵ BE=CF (已知)
∴BE+EC=CF+CE (等式的性质)
即 BC=EF
在△ABC和△DEF中
∵
∴ △ABC≌△DEF(SSS)
∴ ∠B=∠DEF ∠ACB=∠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AB∥DE AC∥D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四.课堂练习
1. P99 练习 1. 2. 3. 4
2.已知如图所示,AB=DC. AD=BC 求证:∠A=∠C
3.已知如下图所示AB=CD,BC=DA,E, 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BF=DE
五.小结
1.“SSS”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的稳定性: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
六.作业布置
P105习题15.2 第6题
七.反思: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熟练运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能够将文字叙述转化为符号语言并能画出相应图形。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过程,熟练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将文字叙述转化为符号语言并画出相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例题分析
1.P103 例8. 已知:如图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BF=DE
分析:本题需要两次证明三角形全等,首先证明△ABC≌△CDA(SSS)得出∠1=∠2,再由“边角边”定理证明△DAE≌△BCF最后证出BF=DE
证明:在△ABC和△CDA中
∵
∴ △ABC≌△CDA (SSS)
∴ ∠1=∠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BCF和△DAE中
∵
∴ △BCF≌△DAE (SAS)
∴ BF=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例9 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分析:本题关键是写出已知、,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ABC≌△A’B’C’,AD,A’D’分别是 △ABC和△A’B’C’的高,
求证:AD=A’D’
证明: ∵ △ABC≌△A’B’C’(已知)
∴ AB=A’B’ ∠B=∠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AD、A’D’ 分别是 △ABC和△A’B’C’的高
∴ ∠ADB=∠A’D’B’=90° (垂直的定义)
在△ABD和△A’B’D’ 中
∴ △ABD≌△A’B’D’, (AAS)
∴ AD=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二、课堂练习
P104 练习 1. 2. 3. 4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选择合适的判定定理证明相应问题;以及将文字题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与图形结合,写出已知、求证。
四、作业布置
P106习题15.2 第9题
五、反思: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角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发展推理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挖掘思维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情推理意识,提升证明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怎样运用已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已知如下图所示,D在AB上, E在AC上, AB=AC, ∠B=∠C
求证:AD=AE
分析:找到和已知条件有关的△ACD和△ABE,利用“ASA”证明出它们全等,从而得到AD=AE
证明:在△ACD与△ABE中
∴ △ACD≌△ABE (ASA)
∴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变式问题:如果将上题中的已知条件∠B=∠C,改写成∠AEB=∠ADC,你能证出AD=AE吗?试一试!
分析:在△ACD中, ∠C=180°-∠A-∠ADC,同样∠B=180°-∠A-∠AEB. 所以有∠A=∠A, ∠ADC=∠AEB可转化出∠B=∠C. 再利用“ASA”来证明△ACD≌△ABE. 从而有AD=AE.
我们发现: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AAS”
我们可这样证明
证明:在△ACD与△ABE中
∴ △ACD≌△ABE (AAS) ∴ AD=AE
二、新课讲解
1.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4: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记为“角角边”或“AAS”
2.填一填
两个三角形中对应相等的边或角 是否全等(全等画“√”不全等画“×”) 判定方法
三条边 √ SSS
两边一角 两边夹角 √ SAS
两边与一边对角 ×
两角一边 两角夹边 √ ASA
两角与一角对边 √ AAS
三个角 ×
三、例题分析
已知如下图,点B. F. C. D在同一直线上,AB=ED, AB∥ED, AC∥EF 求证:△ABC≌△EDF
分析:由定理“AAS”知需找出两组对应角相等,根据已知条件
AB∥ED, AC∥EF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
证明:∵ AB∥ED, AC∥EF(已知)
∠B=∠D,∠ACB=∠E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C与△EDF中
∴ △ABC≌△EDF (AAS)
四.课堂练习
P99 练习 1. 2. 3.
五.小结
1.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是什么?你是怎样正确选择的?
2.证明线段相等可以有哪些方法?证明角相等可以有哪些方法?
3.你在探究中学会了添加哪些辅助线?
六.作业布置
P106习题15.2 第8题 P109 第3,4题
七.反思:本章小结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全等三角形的过程,深化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回顾交流
1. 知识结构
三角形全等
2.①判定定理
SAS, ASA, AAS, SSS, HL
②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SSA”和“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课堂演练
1. 如图所示,在△ABC中, ∠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你能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若有,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C=∠AED, ∠DAE=∠DAC,AD=AD 证明△AED≌△ACD (AAS)
2.
3. 已知如图所示,AB=CD,AD=BC,过BD的中点O作直线,分别交AB,CD于G、H,交DA、BC的延长线于E、F,求证:GE=HF
分析:要证GE=HF可证△AGE≌△CHF
而证明△AGE≌△CHF的途径不唯一,可由“SAS ”,“ASA”或“AAS”来实现
3、 课堂练习
P109 复习题A
四、课堂小结
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五、作业布置
全品作业
六、反思: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表述能力,体会几何中逻辑推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
回忆“边角边”定理
由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如右图:AB=AB, ∠B=∠B, AB1=AC
但△ABB1与△ABC不全等
二、新课讲解
已知△ABC
求作:△A1B1C1,使∠B1=∠B,B1C1=BC,∠C1=∠C
作法:①作线段B1C1=BC
②在B1C1的同旁,分别以B1, C1为顶点作∠MB1C1=∠ABC, ∠NC1B1=∠C, B1M与C1N交于点A1.
则△A1B1C1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学生用剪刀剪下拼凑看能否重合)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2: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为“角边角”或“ASA”
三、例题分析
1. 例1.已知:如下图所示,∠1=∠2, ∠3=∠4,
求证:△ADC≌△BCD
证明:∵∠1=∠2, ∠3=∠4 (已知)
∴∠1+∠3=∠2+∠4
即∠ADC=∠BCD
在△ADC和△BCD中
∴△ADC≌△BCD (ASA)
归纳: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把间接的条件转化为可以直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阅读课本P96例3、例4
在阅读中总结出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模式。
四、课堂练习
P97练习 1,2,3
五.小结
角边角定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六.作业布置
P105习题15.2第2、4题
七.反思: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之一——“边角边”定理,深化证明思维。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分析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边角边”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寻找适合“边角边”来证明全等的两块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是什么?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如图,如果△ABC≌△DEF请说出对应边、对应顶点、对应角。
二、新课讲解
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
1.只给定一个元素
①一条边长为4cm
②一个角为45°
若只给一条边时,C点可任意,能画很多不同的三角形,
若只给一个角时,线段BC无法确定,可以画很多不同的三角形。
2.若给定两个元素
①两条边长为4cm、5cm.
②一条边长为4cm,一个角为45°.
③两个角分别为45°.
①
② ③
结论:给定两个条件仍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3.若给三个条件
①三个角
②两边一角
③两角一边
④三条边
4.研究两边一角的情况
利用尺规作图画出已知角和已知边
已知△ABC
⑴ ⑵
求作:△A1B1C1,A1B1=AB,∠B1=∠B,B1C1=BC
作法:①作∠MB1N=∠B
②在B1M上截取B1 A1=BA,在B1N上截取B1C1=BC,
③连接A1C1
则△A1B1C1(图⑵)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同学们将这两个三角形重叠,看能否完全重合?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为“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
注意:边角边中的角要是两边的夹角.
三、例题分析
1. 例.已知:如下图所示,在AB﹑AC上各取一点E﹑D,使AE=AD.连接BD﹑CE相交于点O,∠1=∠2连结,求证:∠B=∠C.
分析:要证明两个角相等,学过的方法有: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⑵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本题利用方法二证明.
证明:在△AEO与△ADO中
AE=AD
∠1=∠2
AO=AO
∴△AEO≌△ADO (SAS)
∴∠AEO=∠ADO(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又∵∠AEO=∠EOB+∠B, ∠ADO=∠DOC+∠C,
∵∠EOB=∠DOC(对顶角相等)
∴∠B=∠C.
评析: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条件分析透彻,如该题先证得
△AEO≌△ADO后,推出OD=OE, ∠AEO=∠AOD, ∠EOA=∠DOA,这些结论在进一步证明中不一定全用到,但当分析时对图形中的等量及大小关系有了正确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思索.
2.阅读课本P94例1、例2
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并从中归纳出证明的思路、方法.
四.课堂练习
P95练习 1,2,3
五.小结
1.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应用定理时要注意:对应的两边及这两边所夹的角相等.
六.作业布置
P105习题15.2第1、3题
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