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11: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4
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说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黑格尔说他是“人类的导师”,
罗素说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这里的“他”就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北方小驹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方毗邻马其顿的小城斯塔吉拉。少年时,亚里士多德经常随同做御医的父亲出入马其顿王宫,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作为医学世家的后代,亚里士多德具有很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17岁那年,为了寻求智慧,他来到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
拉斐尔所画的《雅典学园》.中央二人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资料回放】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一亚里士多德
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老师柏拉图十分敬重,但并不盲从,师徒两人常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柏拉图曾暗示亚里士多德,如果他能修正其“错误”,可以成为阿卡德米学园的接班人,但亚里士多德明确表示,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就背弃自己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他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现实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是,他的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历史纵横】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段话,在中世纪拉丁文的亚里士多德传记中,被浓缩为“柏拉图是朋友,更大的朋友却是真理”。中国学者据此译作“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言。
提示:讨论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B 据“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判断,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2.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解析:选A 据材料信息“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联系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来思考,“小马驹”的称谓包含了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钟爱,指的是他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3.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哲学方面的最主要分歧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解析:选B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干中“最主要分歧”的要求;C项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没有关系;D项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相同点。
博学家
柏拉图逝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阿卡德米学园,来到爱琴海沿岸的阿塔尔尼亚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因此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在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在生物学领域,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很多观点,特别是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结论,已被时代证明是错误的,但有一门被称为工具科学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沉思中的亚里士多德
【学思之窗】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种类举例:
例一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大前提):
柏拉图是人。(小前提)
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结论)
例二: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大前提)
希腊人是人。(小前提)
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结论)
上述逻辑判断,你认为正确与否?
例一题解:答案提示。这个三段论犯了“四概念”错误。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即大前提和小前提间没有中间项。
例二:答案提示:因为大前提是否定的,小前提是肯定的,所以结论必是否定的。
1.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
A.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创立了逻辑学
D.哲学思想体现了人文精神
解析:选C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故C正确。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排除A。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排除B。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思想都体现了人文精神,与题意不符,排除D。
2.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
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
C.真理高于一切的信念
D.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
解析:选C 分析材料所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应“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
,C项真理高于一切的信念符合题意,故选C项;A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主张知识是美德,人的一生追求美的境界;B项是柏拉图的观点,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D项明显和材料意思相反。
教师生涯
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重金聘请亚里士多德,作为他13岁儿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雅典,逐渐走向衰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马其顿的势力则如日中天。但这里并不是哲学家修身养性的地方,亚历山大也不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在师生两人身上,有许多的不和谐:一个暴躁狂傲、年轻气盛,充满了征服的欲望;一个稳重、平和、严谨而善于沉思。
不过,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还是经常给他的老师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这位征服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应当归功于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登基的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这时候,他已经拥有丰厚的财力。在雅典城东郊一个名叫吕克昂的体育场,亚里士多德兴建起自己的讲习所,即“吕克昂学园”,其图书馆的藏书是阿卡德米学园的数倍。
亚里士多德穿着文雅的衣服.帽子上饰以宝石。他手正轻微上举,以鼓励争论。
每天上午,亚里士多德教高级班学生科学技术,下午对一般听众发表常识性的讲演。他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的几乎全部现存著作,是他主持吕克昂学园时期写成的。
在吕克昂学园,有一门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亚里士多德向人们讲述了他的“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当雅典要对这位做过亚历山大老师的人进行报复之时,亚里士多德悄悄离开了雅典。然而死亡之神还是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降临。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不过,他在遗嘱里,要求解放所有家奴。
两者均强调“恰倒好处”,反对两极。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与其政治观、认识论是一体的。
孔子的是出于礼法,侧重于现实社会秩序及“周礼”规范之内的社会制度,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和支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中。
“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受地点、时间、条件的制约,因人因环境的差异有所不同。
而孔子更多是从圣人的角度强调如何去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去做,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例.他是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一位古希腊学者,也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人类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他(  )
①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②曾被誉为阿卡德米学园的灵魂 ③首次将科学分为理论的、实践的和创造的科学三类 ④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他被称为阿卡德米学园的灵魂,提出科学理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故①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
(一)本课测评
1。列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答案提示;在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从师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研究遍及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等领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作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兴建讲习所——吕克昂学园。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提出“中用之道,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种人生境界。
2,以史实说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
解题关键;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与突破,在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教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贡献。
答案提示;(1)亚里士多德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
(2)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13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3)生物学领域,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4)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5)在逻辑学上,他的成就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6)兴建起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在此讲学著书。
(7)提出了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