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4
1820年,恩格斯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这座城市是德国著名的纺织工业中心,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个纺织工厂主,母亲是一位贤惠善良、很有教养的妇女。童年的恩格斯在父亲那里受到的是严格的基督教的普鲁士教育,而在母亲那里更多地受到了文学和音乐的熏陶。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中学时代的恩格斯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在学习之余,他还常常一个人偷偷跑到工厂中观察工人的劳动和生活。他看到工人们生活在狭小阴暗的工棚中,一家人拥挤凌乱,在工厂中他们拖着疲惫纤弱的身体为资本家劳动,而那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却心安理得地享受工人创造的财富。在恩格斯心中开始产生一个信念——帮助劳动人民。
这是画家邓澍所作的一幅油画《上学路上》,反映了中学时代的恩格斯在工人中间了解他们生活的情景。
中学毕业前一年,在父亲的坚持下,恩格斯不得不弃学经商,后来又到柏林服兵役。在服兵役时,恩格斯没有放弃学业,他到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还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由于坚持学习,20岁的恩格斯就已掌握了十几种语言,并且写出了几篇批判唯心主义理论的哲学论文。
【历史纵横】
“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掌握多种外语。中学时代的恩格斯就已能够阅读用德、法、拉丁、希腊文写成的名著,在父亲的公司工作时,还继续刻苦自学外语。70岁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在东南欧的发展状况,他又开始学习罗马尼亚语和保加利亚语。
精通许多国家的语言,给恩格斯同各国工人运动领袖的直接交流带来便利。他也能亲自将自己的著作翻译成各种文字或审校译文,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准确传播到各个国家。
1842年,恩格斯前往曼彻斯特,在父亲与人合股的公司工作。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纺织业中心,震动欧洲的宪章运动也在那里展开。他决定走进英国的深处,好好研究英国的社会情况。在深入研究中,恩格斯深切体会到机器大工业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相应变革,从而逐步树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恩格斯在走访工人区
同时,工人们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所遭受的沉重剥削,资本家的唯利是图,使他坚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将为一种更加合理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而在生产方式的这种变革中,工人阶级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844年,恩格斯回到巴门市,立即着手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二年春完成。这部著作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指出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恩格斯在走访工人区
特别提醒:《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表的,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资料回放】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工人比起资产阶级来,说的是另一种习惯语,有另一套思想和观念,另一套习俗和道德原则,另一种宗教和政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彼此是这样地不相同,就好像他们是属于不同的种族一样。在欧洲大陆上,到现时为止我们还只认得这两种人中的一种,即资产阶级。可是对英国的未来更加重要得多的,恰好是另一种人,即由无产者所组成的那一种人。”
恩格斯所描述的两种人是英国社会的哪两个阶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哪一个阶级更有前途?
答案提示:所描述的是英国社会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对立与斗争。无产阶级更有前途,因为他们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第二提琴手
自从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见面后,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便开始了。在这以后的几年,两人曾有一段时间共同合作。他们一起改造正义者同盟、写作《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革命等等。但从1850年起的近20年时间内,恩格斯与马克思不能并肩战斗。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去从事商业活动,他用自已经商得到的钱给马克思一家提供经济援助,以保证马克思有充足的时间和财力从事革命理论研究。每当马克思面临经济困境时,他都尽其所能地提供帮助。在感情上,他也成为马克思一家最亲近的人。
恩格斯与马克思在一起
[历史纵横]
马克思夫妇有三个女儿:燕妮、劳拉、爱琳娜。恩格斯没有孩子,他把马克思的女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像马克思一样关心她们的成长。他曾在19世纪60年代末立下一份遗嘱,将马克思确定为自己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后来马克思先他而去,他又在自己最后的遗嘱中,将遗产分给马克思的女儿及她们的孩子们。他像慈父般爱护孩子们,孩子们则将他视为第二个父亲。在马克思夫妇及思格斯的教导下,马克思的女儿都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在革命工作中,恩格斯无私地支持马克思。他曾在近10年时间里,替马克思用英文为美国的一家报纸撰稿,他撰写的100多篇文章,多半以马克思的名义发表。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恩格斯积累了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给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巨大帮助。因此,当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第一卷的校稿时,首先给恩格斯写信,由衷地向他表示感谢,并说没有恩格斯的牺牲,自己不可能完成这项巨大工作。
恩格斯曾谦虚地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贡献都是马克思作出的,他自己至多算得上个“第二提琴手”。实际上,他是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出色的合作者,没有恩格斯的支持与帮助,马克思的伟大事业将不可想象。马克思的女婿、法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拉法格也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alter
ego——“第二个我”。他们相互支持,和谐地演奏出人类历史上最动人的友谊乐章。
特别提醒: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建立在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追求之上,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创立、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的保证之一。
【资料回放】
恩格斯在一篇著作中,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过这样的注释:“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这段话反映了恩格斯怎样的胸怀?我们在他身上能够学到哪些东西?
答案提示:体现了恩格斯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能够学到谦虚、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自己等做人的优良品质。
例:恩格斯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的第一小提琴手。”这段话表明( )
①恩格斯始终视自己为马克思的助手 ②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合作相当默契 ③恩格斯十分珍惜与马克思的友谊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和合作,及恩格斯自称“拉第二小提琴”判断①②③正确;两个“提琴手”“合奏”了工人运动的美妙“乐章”,④正确。
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他与各国工人政党的领导者或通信,或面谈,在思想上给那些新成长起来的革命领袖以启迪和帮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国际工人斗争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的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
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会上第二国际成立。第二国际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
1.相同点:都是国际工人组织;都建立于国际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时期。
2.不同点
(1)组成不同: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构成。
(2)范围不同:参加第一国际的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
(3)组成形式不同:第一国际实行比较严格的民主集中制,规定加入的各工人团体是它的支部;而第二国际较松散,它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
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比较
1893恩格斯与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在一起
【历史纵横】
“五一节”的来历与第二国际密切相关。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后,每年的5月1日,各国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以争取自身权利。
1920年5月1日,在中国的一些主要工业城市,工人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五一节。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5月1日定为法定劳动节。
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恩格斯还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消亡的规律。
对于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如垄断组织的出现、帝国主义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等问题,恩格斯也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1895年夏,恩格斯在经历了长达数月之久的癌症病痛折磨之后,溢然长逝。根据他的遗嘱,丧事从简,在一个美丽的秋日,恩格斯的骨灰被撒入大海。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精力,他的英名和事业为亿万世人铭记。
【学思之窗】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恩格斯
恩格斯是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的?
答案提示: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革命性的作用。
1.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 )
A.要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
C.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D.只是创立科学理论
解析:选A 题干材料“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我们二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说明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创立理论,故排除C、D;从上述信息可知恩格斯他们是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故选A;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19世纪末期,恩格斯曾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内容具体有( )
①剩余价值的存在 ②近代两大对立阶级的对立与斗争 ③垄断组织的出现 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马克思在1867年的《资本论》中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近代两大对立阶级的对立与斗争是1848年马克思主义形成时已经研究的成果,故排除含有①②的选项;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进行研究和推动工人运动,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一些现象深入研究,如垄断组织的出现、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等,故选D。
1.理论研究
(1)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恩格斯在本书中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所遭受的沉重剥削,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实现生产方式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探究:全面理解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
(2)对马克思的支持与合作: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合作编著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唯物主义著作,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应该说《资本论》是两人的共同心血。
(3)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著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书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到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同时国际工人运动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对这些新问题,恩格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如对垄断组织的评价,对帝国主义两大军事同盟的认识,对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进行了理论探究,这些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新时期下的运用和发展。
2.革命实践活动
(1)与马克思合作的革命实践活动:在与马克思合作时期,两人共同创建了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将德国工人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共同创办《新莱茵报》,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制度的斗争;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共同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并使工人运动走向了国际联合。
(2)继马克思之后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一方面在理论上指导各国工人政党领导人要从本国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另一方面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时间
人物
马克思
恩格斯
青年
1841-1844
1844-1850
1850-1883
1883-1895
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
加入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唯心主义
主编《德法年鉴》
研究英国社会,树立唯物史观
合作《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欧洲革命,创《新莱茵报》
领导第一国际,支持巴黎公社,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无私支持马克斯
第二国际,理论突破
(一)本课测评
1.根据以下两份材料及课文内容,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在中学时代就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树立起“帮助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并深人研究了英国社会状况,确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唯利是图,使恩格斯坚信工人阶级将利用斗争获得自身的解放,并在社会变革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做了哪些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工作?
答案提示;在理论和思想上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