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12: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4
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6岁时,他同一批爱国进步青年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他在中学只学习了几个月,就不得不到工厂去做工。在工厂里,他亲身体会到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不久,他加入共产主义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
赶法国勤工俭学时的邓小平
【历史纵横】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海外的中国革命者也积极筹划建立共产主义组织。1922年夏,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思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当时,他只有18岁。他在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机关刊物《赤光》的编辑部工作,与周恩来等人在《赤光》上发表了许多文章,进行革命宣传。由于邓小平经常从事油印、装订工作,又认真负责,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被称为“油印博士”。邓小平后来回忆在法国的生活时说道:“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
1926年春,邓小平受党指派离开法国,到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学习,他的理论水平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一年后,他回到国内,投身到国民革命的洪流中。国民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受中央派遣,到广西组织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
特别提醒: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与当时的其他起义不同,它不是大规模流血的武装暴动,而是策动兵变,使共产党掌握了军队,进而顺利地建立了红军和根据地。
【历史纵横】
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笼罩下,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邓小平以中央秘书身份列席了会议。1927年底,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与其他同志一起领导上海的地下工作。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他化名邓斌,任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同张云逸等在那里发动了百色起义,后来又发动了龙州起义,分别创建了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以及右江、左江革命根据地。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红军队伍不断扩大,红色区域扩展到20多个县,拥有100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根据地之一。
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务。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而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临时中央却对邓小平展开错误斗争,撤销了他的职务,给予他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这是他政治生涯中受到的第一次磨难。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出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师长刘伯承一起,指挥并参加了包括百团大战在内的几十次大小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又共同指挥部队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
抗日战争胜利时的邓小平
新中国建立前后,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解放军解放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在党的八大以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停止一切职务,下放到江西的一个工厂劳动改造。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成由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和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图为邓小平与其他总前委成员在一起。
“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再次复出,并于1975年代替病重的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面对当时中国的混乱局面和严峻形势,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在短期内收到显著成效。由于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错误,为坚持“左”倾思想的毛泽东所不容,加上“四人帮”的诬告和挑拨,1975年底,全国又掀起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时,邓小平被撤销了党内外—切职务。“四人帮”垮台后,邓小平被恢复一切职务,再次复出,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学思之窗]
1969年,邓小平被下放到南昌市郊的一个拖拉机厂接受劳动改造。他的住地与工厂有一段距离,邓小平每天早晨从住地出发,沿着山坡上的小道步行到工厂劳动,中午下班后沿原路返回,从未间断。后来,人们称这条小路为“邓小平小道”。此外,邓小平在晚饭后总是围着住地的小院子散步一小时,天长日久,地上被踩出了一条细细的小路,被人们称为第二条“邓小平小道”。就是在这两条“小道”上,邓小平既思索着中国的过去,也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在已被打倒的情况下,邓小平为什么仍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答案提示:邓小平同志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具有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远大政治理想,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像邓小平本人所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观察下图,某班同学通过参观该博物馆领略了(  )
①邓小平的早期革命活动 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气象 ④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 1929年,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当时的形势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结果,没有获得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帮助。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走向何方,成为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抓住思想路线拨乱反正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978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全国上下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冲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傴化局面,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此后,“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系列冤假错案得到平反,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恢复了职务,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批知识分子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工作和生活得到重新安置。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由邓小平亲自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邓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一大历史贡献。
[学思之窗]
“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在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上,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他们还极力压制人民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要求。邓小平指出,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已也犯过错误。他认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你怎样看待“两个凡是”的主张?
答案提示: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出现了徘徊,为全党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设置了重重障碍。事实上,“两个凡是”就是要延续“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
[历史纵横]
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复出后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从1966年到1976年,高考制度被废除,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邓小平还未复出时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刚刚复出就立即着手改革大学招生制度和恢复高考制度。在邓小平和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经国务院批准,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当年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多年的考场。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这次全会上,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又一大历史性贡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不但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解放生产力。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长期以来,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邓小平还一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认为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要全面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外国智力,大量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邓小平积极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对外关系,他刚刚复出就出访日本,加强了中日关系;
1979年,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也实现重大突破,恢复了正常化。
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阳台上
[历史纵横]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邓小平就多次与美国高层人士接触,商谈中美建交问题。1978年春,他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进行了会谈,双方以直率的态度讨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布热津斯基的北京之行,打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而邓小平也给布热津斯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邓个子小,气魄却很大,立即使我心折。他富有才智,机警,精明,理解很快,相当幽默,强硬而直率。..他是一位知道自已需要什么,能和谁打交道的政治领袖。”中美建交为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创办经济特区是实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邓小平指出,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作出了设立浦东开发区以及开放沿边、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等决定,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在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又特别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引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道路,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国家也强盛起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南方谈话,影响深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1989年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强国之路该怎样选择?改革开放要不要继续下去?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谈话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新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标准”,并提出著名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主张,在重要历史关头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这些谈话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
[历史纵横]
在1984年初,邓小平就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进行了视察,充分肯定了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他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他对特区建设的肯定给特区人民以极大鼓舞。1992年,
88岁的邓小平又到了南方,他在从广东到上海等地视察的路上,发表了一系列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代史上遗留的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祖国的完全统一并没有完成。
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学思之窗]
邓小平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的创立者。“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首先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对大陆和台湾如何实行“一国两制”政策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这就是人们通称的“邓六条”。
后来他又把“一国两制”构想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并作了多次系统阐述。它的基本内容是指: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你认为“一国两制"是不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最佳方案?
答案提示:“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由宪法作出各方面的规定和保障。两制并存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充分考虑和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和繁荣。“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和最佳方案。
正是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因此,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资料回放]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阐述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他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读了这段文字,谈一谈你的感想。
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当之无愧的。
特别提醒: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例:邓小平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供求机制
B.竞争机制
C.价格机制
D.风险机制
解析:选C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价格机制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所以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而非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风险机制等选项,本题只有C符合题意。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
1.酝酿:“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错误思想,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产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发展: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成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这个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了新回答,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5.确立: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2.提供建设经验和方法论。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1)指出图一历史人物的最主要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3)为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图二、图三两位伟人形成了怎样的理论?分别领导中国走过怎样的发展道路?
理论与道路:毛泽东形成毛泽东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邓小平形成邓小平理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苏俄新经济政策和图二、图三人物的重大理论与图一中人物的重大理论有何关系?
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实质: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或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相似之处: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分配等),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都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都注意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遵循先农村后城市经济改革的道路等。
(一)本课测评
1.叙述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期的主要活动。
阶段
主要革命活动
留学生涯
190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6
年,到苏联学习
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
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1940
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中原战场,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主政西南,参加和平解放西藏工作
2.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新时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解题关键:邓小平同志规划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新时期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答案提示:
1978
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地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82年,党的十三大上,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规划了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并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坚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路线。所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历史人物。邓小平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他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实现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