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原子中的电子 原子质量的计量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够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学会用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并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问题的素养,通过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过程
【情景创设 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 一:(情景导入见光盘)
展示情景图片:
教师:电子在核外空间里是怎么运动的呢?
【新课导入】 二:(图片导入见光盘)
教师:由图片可形象地反映出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关系。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质量很大,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做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电子在核外空间里是怎么运动的呢?
【新课导入】 三:(复习——温故知新导入)
知识回顾: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教师: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有什么影响呢?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中的电子
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
答案: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即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阅读教材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在化学反应中:(1)多数金属原子容易 失去 电子。?
(2)许多非金属原子容易 得到 电子。?
(3)稀有气体的原子既不易 失去 电子,也不易 得到 电子。?
4.阅读教材第55~5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 电子 。?
(2)离子的形成和分类: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带正电荷的 阳离子 ,得到电子后变成带负电荷的 阴离子 。?
(3)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例如氯化钠、氧化镁、氯化钾等是由离子构成的。
【例1】 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原子
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1
【教师总结】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探究点二:原子质量的计量
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例2】 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已知一个氡原子的质量为a g,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 g,则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
A. B. C. D.
【教师总结】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设计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课时2 原子中的电子 原子质量的计量
一、原子中的电子
1.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的稳定结构
4.离子
二、原子质量的计量
相对原子质量=
检测
1.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表示原子的是( C )
2.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属于金属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7
C.容易得到电子
D.有3个电子层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B )
A.氨气 B.氯化钠
C.镁 D.金刚石
4.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D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5.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属于金属原子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6.
月球上氦3含量极其丰富,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为( B )
A.1 B.2 C.3 D.4
7.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B )
8.将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横线上: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①② 。?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③④⑤ 。?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 ①②④ 。?
(4)带正电的粒子是 ③ 。?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① 。?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 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