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2
“假使你们希望流氓,那么你们就应该委任拉斯帕伊。假使你们要一个坏蛋,那么你们就选赖德律,洛兰。假如你们赞成阴谋诡计耍花样,那就任用卡芬雅克。如果希望一个好人,那就选举路易,波拿巴
这是1848年法国总统选举前夕,在法国农村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它表达了法国农民因怀念拿破仑一世而拥戴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正是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使路易·波拿巴轻而易举地成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他登上总统宝座,预示着第二共和国已经开始走上灭亡的道路。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1848年底,根据第二共和国宪法,法国进行总统选举。结果,得到农民支持的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国总统。君主派路易·波拿巴的获胜,是资产阶级保守派取代共和派执掌法国政坛的开始。他上台后,组织了“秩序党”内阁,并解散了共和派的制宪议会。
路易·波拿巴
[资料回放]
波拿巴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钢领。他们举着旗帜,奏着乐曲走向投票站,高呼‘取消捐税,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国,皇帝万岁!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1849年,秩序党在立法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资产阶级保守派主宰了议会。但保守派内部斗争异常激烈,路易·波拿巴一心想恢复帝制,自己当皇帝。他首先支持秩序党排挤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接着在1851年底发动政变,解散立法议会,逮捕秩序党和共和派的领袖人物并镇压共和派的反抗。波拿巴由此开始了个人独裁统治。
[历史纵横]
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国总统后,波旁王朝的拥护者正统派同奥尔良王朝的拥护者奥尔良派结成同盟,目标是恢复社会“秩序”,推翻共和,重建君主制,故名“秩序党”。该党在1849年到1851年12月波拿巴政变前一直在立法议会中居领导地位。
1852年初,路易·波拿巴颁布了一部新宪法。根据新宪法,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任期十年,独揽一切权力,普选产生的议会只是个装饰品。同年11月,波拿巴强迫人民投票赞成恢复帝制的决议。不久,他祭基称帝,号称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正式建立,昙花一现的第二共和国寿终正寝。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1.建立过程
(1)执政:1848年底,君主派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资产阶级保守派开始取代共和派执掌法国政坛。
(2)组阁:组织“秩序党”内阁,解散制宪议会。
(3)胜选:1849年,秩序党在立法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资产阶级保守派主宰了议会。
(4)独裁:1851年底发动政变,解散立法议会,开始个人独裁统治。
(5)称帝:1852年底,路易·波拿巴登基称帝,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正式建立。
1.在路易·波拿巴当政时期,法国“秩序党”在立法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秩序党”的目标是( )
A.恢复法国正常的统治秩序
B.推翻共和,重建君主制
C.在法国推行宗教自由政策
D.打击王党势力,维护共和
【解析】 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国总统后,波旁王朝的拥护者正统派与奥尔良王朝的拥护者奥尔良派结成同盟,目标是恢复社会“秩序”即推翻共和,重建君主制。【答案】 B
2.“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他们。”马克思这句话所指的是(
)
A.拿破仑曾给农民带来福利
B.《拿破仑法典》深受农民欢迎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给农民带来了灾难
D.农民拥护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
分析:这段话是马克思针对路易·波拿巴上台作出的评论。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与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关系,结合史实可知,路易·波拿巴于1848年在农民的支持下当选总统。故选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拿破仑三世代表了大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的利益。对内,他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通过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拿破仑三世不断进行侵略扩张,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
使法国获得了大批殖民地。
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和战争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不满,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要求废除帝国、重建共和国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缓和国内的紧张局势,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整统治策略,实施一些自由化的政治改革。1870年
5月,拿破仑三世修改宪法,旨在扩大立法机关的职能,适当限制皇权,给帝国徐上了代议制的色彩。但是,拿破仓三世对人民群众和反对派的镇压从未停止过,帝国内部深藏的危机依然存在。
1870年7月,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展开了军事决战。战争中,法国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被俘。9月初,巴黎人民乘机发动起义,要求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国。在人民起义的强大压力下,资产阶级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普法战争
巴黎人民发对“9月4日革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统治措施(1)对内
①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取消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
②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
③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通过一系列侵略扩张,使法国获得了大批殖民地。
(3)调整:修改宪法,扩大立法机关的职能,适当限制皇权,给帝国涂上了代议制的色彩。
3.统治危机
(1)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要求废除帝国、重建共和国的呼声日益高涨。
(2)国外: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被俘
4.帝国灭亡:1870年9月初,巴黎人民起义,资产阶级宣布恢复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政治上:推行独裁专制统治,取消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强化国家机器,镇压人民的反抗,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资产阶级建立稳定统治的需要;但是专制统治违背了共和派和广大人民的意愿,激化了阶级矛盾。
(2)经济上: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金融资本发展突出,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得到进一步壮大,为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军事上:频繁的对外战争,使法国摆脱了孤立,提高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掠夺了大量财富,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也给被侵略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二帝国也因战争而覆灭。
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认识
第二帝国覆灭后,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上,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内展开了激烈斗争。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被镇压后,保卫共和制的力量遭到削弱。君主派乘机把复辟活动推向高潮。但是,在共和派的努力下,法国政局很快发生不利于君主派的变化,共和派力量不断加强,君主派因内讧力量削弱。
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历史纵横]
当时的君主派包括三股力量:波旁王朝的拥护者正统派、奥尔良王朝的拥护者奥尔良派和第二帝国的拥护者波拿巴派。正统派代表的是大土地贵族和高级僧侣的利益,奥尔良派代表的是金融贵族的利益,波拿巴派代表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政治主张和不同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之间的矛盾纷争不断。
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同年,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1875年宪法,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法国的议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
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在议会两院获得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由总理组织内阁。这部宪法虽然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它毕竟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此后君主派的复辟活动。1879年初,
共和派赢得法国总统选举。至此,议会两院、内阁及总统职位已全部为共和派掌握,形成了共和派一统天下的局面。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斗争,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
共和制度的确立,
①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
②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影响
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1.背景
(1)第二帝国统治结束后,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上,存在激烈斗争。
(2)共和派力量不断加强,君主派因内讧力量削弱。
2.经过
(1)通过宪法
①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
②同年,国民议会又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1875年宪法,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
(2)宪法内容
①议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
②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出,拥有多种大权。
③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理由总统任命。
(3)最终确立
①1879年初,共和派赢得总统选举,议会两院、内阁及总统职位已全部为共和派掌握。
②共和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
3.影响
(1)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
(2)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解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题干的条文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派的复辟,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答案】 D
2.第三共和国在民族危机的紧急时刻诞生,却没有创造出奇迹和光荣,而是经历了耻辱和血污的洗礼。对上述文字的正确解读有(
)
①“民族危机”是指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普鲁士军队侵入法国
②“没有创造出奇迹和光荣”是指没有制定共和制宪法
③“耻辱”是指对普鲁士的割地赔款
④“血污”主要是指血腥镇压了巴黎公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分析:注意结合第三共和国的相关史实判断,②
不符合历史事实,①
③
④
符合题意。故选D。
探究:法兰西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思路引领: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开始,围绕共和制和君主制,就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历经反复,最终于1879年确立了共和制。
答案提示: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了体现摧毁君主专制要求的《人权宣言》,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分裂及其政权的软弱,1799年被拿破仑推翻并建立独裁统治的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巴黎发生起义,推翻“七月王朝”,再次建立共和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但不久,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利益的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的支持,攫取了政权,逐步建立独裁统治,并于1852年称帝,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共和制的道路再次出现曲折与反复。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法国人民又一次推翻帝制,第三次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接着,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确认实行共和政体,并通过选举,彻底击败复辟势力。1879年,共和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
本课测评
1.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答案提示:
1848年,路易.波拿巴在总统选举中,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崇拜,当选为法国总统。又排挤共和派,发动政变,建立起个人的独裁统治。之后,又利用投票和选举两个民主工具,使他的独裁合法化,进而于1852年12月恢复帝制,号称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正式建立。
2.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法国的议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在议会两院获得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由总理组织内阁。
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此后君主派的复辟活动。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分析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够攫取法国的政权?
答案提示:
1848
年的欧洲革命,使法国政局十分动荡;由于农民崇拜拿破仑,进而支持其侄子路易·波拿巴;路易·波拿巴利用了选举制度的不完善。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的。
答案提示: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使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得以完成;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取得的成果,推动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历史因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法国是千年封建王国,又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根深蒂固。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封建旧势力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2)内部矛盾:法国资产阶级分成若干个政治派别,他们不同的政治主张也增加了法国确立共和政体的难度(同时,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政府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
法国走向共和历程艰难的原因
(3)经济因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由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
(4)国际因素:法国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之一,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引起周围君主国家的仇恨和恐慌,遭到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反对,甚至武装干涉。
(5)革命方式:法国大革命的艰巨性是英法美革命中最突出的,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深刻性,革命的深刻性使法国大革命中的反抗力量特别顽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