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5.16 声音的产生(课件19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5.16 声音的产生(课件19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05 18:42:1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制作人:解


期:2020年8月
16.声音的产生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听听生活中的声音……
活动过程
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
活动过程
1.制造声音时,声音不要过大。
2.实验前先讨论怎样做,做完一个再做下一个。每个实验要重复多做几次,力求准确。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
4.思考:不同的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温馨提示:
活动过程
发声的物体
发声方法
发声时物体的状态
共同特点
音叉
?
?
?

?
?
矿泉水瓶
?
?
声带
?
?
尺子
?
?
……
?
?
?
?
?
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琴弦的振动
活动过程
尺子发声
空气发声
音叉发声



声带发声
尺子振动
音叉振动



声带振动
空气振动
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归纳
活动过程
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
活动过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活动过程
声音具有能量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什么物体在振动?
弹钢琴发出优美的琴声,什么物体在振动?
蚊子,苍蝇飞舞时发出“嗡嗡”声,什么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
【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呈现了情景“书声琅琅,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提出了问题:“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材料包呈现了学生准备材料:钢尺、矿泉水瓶、蜡烛等。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课上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生活中有哪些声音?用图文呈现了雷声轰鸣、交通堵塞时汽车鸣笛、演员演奏乐器、工业机械转动、小鸟鸣叫和学生讨论图。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倾听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声音,为后续探究声音的产生做好铺垫。活动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呈现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使用两烧杯交替倒水、拨动钢尺、吹空矿泉水瓶、触摸发声的声带,让学生尝试让锣发声及停止发声等活动。指导学生法探究物体产生声音的原因,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活动三:声音具有能力吗?用图文呈现学生敲击鼓面,探究放在鼓面一侧的燃烧的蜡烛与鼓声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因离音响太近,且音响发出声音太大使得学生不得不捂住耳朵进行保护。指导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出声音具有能量的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找一找是什么物体发生了振动。”
指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的,进一步巩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
本课遵循由个体到普遍,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产生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具有能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

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钢尺、矿泉水瓶、蜡烛、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音叉、烧杯、小鼓、锣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PPT
2
出示]活动准备的图片。
创设情景:让学生发出声音。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能产生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能产生声音的材料。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哪些声音?
1.[PPT
3
出示]
出示各种各样的声音。
2.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递信息,愉悦人们的心情……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看了这段关于声音的录像,你想探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
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探究过程
(一)制造各种声音。
1.[PPT
4
出示]
“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和制造声音的场景图。
2.[PPT
5出示]制造声音的提示。
3.[PPT
6出示]制造声音的记录单。
(二)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1.制造声音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利用自己带的尺子、等材料制造声音,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音叉、矿泉水瓶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结合刚才我们的游戏和实验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师生交流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师总结: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音叉发声时会振动,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PPT
7出示]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4.[PPT
8出示]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5.[PPT
9出示]出示视频,琴弦的振动。
6.验证猜想,归纳结论。
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一下?
(生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自己小组制订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验证。)
(1)敲击音叉后再迅速放入水中;不敲击音叉直接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2)用两个杯子相互倒入水看实验现象;
(3)吹塑料瓶听声音摸塑料瓶;不吹塑料瓶直接摸塑料瓶的同一地方;
(4)自己说话时摸一摸声带;不说话时再摸一摸;
……
[PPT
10出示]归纳。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根据音叉、橡皮筋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7.[PPT
11出示]
“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
学生动手实验怎样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停止发声的?
小结: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8.[PPT
12出示]
出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探究声音具有能量
1.[PPT
13出示]声音具有能量
2.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声音具有能量,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思考:为什么会蜡烛的火焰会产生晃动?为什么音响的声音会震的耳朵疼?
3.[PPT
14出示]歌声震碎玻璃杯。
4.[PPT
15出示]声音震碎玻璃杯的秘密。
小结:声音具有能量。
四、拓展活动
说一说物体哪部分振动发出声音。
1.[PPT
16出示]唱歌场景图和问题:什么物体在振动?
2.[PPT
17出示]吹号场景图和问题:什么物体在振动?
3.[PPT
18出示]弹钢琴场景图和问题:什么物体在振动?
4.[PPT
19出示]
蚊子,苍蝇飞舞时发出“嗡嗡”声,什么物体在振动?
5.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以及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发生的物体都产生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具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