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14:27: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7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2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最初接受的也是中国传统教育。青年时期,他出游处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亲身体验到资本主义文明,感到远比清朝统治下的社会先进。从此,他热心研究西学,探索改造中国之道,终于走上领导维新变法之路,逐步形成包括民主思想在内的维新思想。
[学思之窗]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理论著述,主要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撰写于19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设馆讲学期间。《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辩长期以来为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这虽然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但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具有很大冲击。《孔子改制考》主要是肯定和利用“今文经”中的某些说法,为维新正名。
想-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
[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
【提示】 原因: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他敢于予以否定,宣布其是“伪经”,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他又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保护神的旗号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依据。反映了其思想中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点。
[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
看待:康有为的这一做法,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康有为是在“跪着造反”,而且他的思想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君主立宪的主张中。他在传统经学的包装下,
制造出一套“托古改制”的理论。他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朴道理,来论证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他又具体地以传统经籍中“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来分别比附和阐释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样三个前后相序的历史时代,强调当时中国应该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制。他还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
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以后,又多次向皇帝上书或为人代笔撰写奏章。百日维新期间,他还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书进呈光绪皇帝,直接陈述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他主张向西方学习,特别是要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使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参政,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当然,他的主张也常因时而异。特别是从百日维新前夕开始,他向光绪帝建言时就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之类的事,而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他设想的“制度局是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其成员要谙熟西法,可随时面见皇帝,共同议定新政事宜。“制度局”之下设立法律、税计、学校、农商、工务、邮政等十多个分局,具体处理各有关方面政务。这显然与君主专制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
方式
以传统经学包装,“托古改制”
必要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神圣性
尊孔子为变法改制的祖师
可能性
以“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强调当时中国应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制
知识归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民主实践
(1)维新思想
①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②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具体处理各有关方面政务,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
(2)民主实践
①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后,又多次向皇帝上书或为人代笔撰写奏章。
②主张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进行变革。
③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书进呈光绪皇帝,陈述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
[资料回放]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梁启超《自励》节录
梁启超在策动和宣传维新运动方面协助康有为做了大量工作。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与康有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阐述维新变法思想上甚至显得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他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和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他还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认为“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并且把开学校、广民智视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提出“议院以学校为本”的说法。
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形势的感召和革命党人的感化下,他的思想一度更趋进步,认为不论是对于“天地公理”还是“中国时势”来说,都应大力发扬自由民主,把卢梭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
在维新思想家中,谭嗣同的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历史纵横]
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最闪光的地方是他对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的抨击。书中说:“独夫民贼,固甚乐三纲之名”,而对于民众来说,“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其中“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号召人们勇敢地“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
谭嗣同
知识归纳: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思想特点:维新变法思想显得更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
(2)思想内容
①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
②主张“伸民权”和“广民智”,并主张将二者联系起来。
③主张大力发扬自由民主,宣传卢梭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3.评价
(1)君主立宪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
(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
(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
4.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1)特点: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2)代表作:《仁学》,抨击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
1.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分析:联系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可判断①正确。由题干材料中的“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和“使……受到……专门的技术训练”可知③④正确。②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这也不符合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故选B。
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变法改制的先师,这说明的最实质的问题是(
)
A.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影响
B.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的偶像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认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首先清楚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希望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制政体。而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其次再现史实可知康有为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的结合体。由此可排除B、D项。最后明确这与孔子在思想界中的至尊地位有直接关系,更体现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选C。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其中民权主义最能体现他的民主思想。从兴中会建立时他提出的“创立合众政府”,到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都属于民权主义范畴。孙中山把民权主义视为“
政治革命的根本”,它的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设想,在要建立的新政权之下,“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见,他不但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而且还要防止帝制复辟。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例如,孙中山设计出推翻清政府后中国要建立的新政治制度,即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两项,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
三民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民权主义是与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相互密切联系的。孙中山解释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他所说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者紧密结合,不能截然割裂。
在孙中山看来,推翻清朝的民族革命与颠覆君主政体的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并不是把它们分作两次去做;而政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这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
【提示】 孙中山认为在数十年之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尤其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好革命后广大人民的生存问题,而且一时也很难解决。
他认为中国要想避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弊端,就应当考虑到革命后的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最好是让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一起完成。孙中山的这一思想,是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借鉴。
孙中山心中的民主理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有更多参政的可能。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康有为、梁启超是保皇和改良,孙中山则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当然,孙中山当时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局限性。
【提示】 来源:康有为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而孙中山的思想则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
异同:他们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知识归纳: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形成: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2.核心——民权主义
(1)“创立合众政府”和“创立民国”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3.特点
(1)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学习中,考虑了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
(2)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
4.联系
(1)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是完整的思想体系。
(2)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3)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
(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
5.评价
(1)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
(2)孙中山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局限性。
1.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出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C
分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试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2.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最主要体现,是因为它(  )
A.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B.指明了革命对象和革命手段
C.明确提出了暴力手段
D.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解析】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答案】 A
本课测评
1.简要评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答案提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此他们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相比,它主张改良和保留皇帝的思想,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路引领:这里包括思想内涵本身以及思想的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提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内涵本身包括三个方面,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且还要注意防止帝制的复辟。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兴中会建立时提出的“创立合众政府"
和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
比较项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不同点
政治目标
实现方式
思想武器
依靠力量
相同点
产生根源
思想来源
根本目的
思想实质
阶级局限
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比较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暴力革命
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
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资产阶级革命派
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的民主都具有较大局限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