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14:38: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2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临时政府也迁到北京,南京临时政府夭折。一开始,袁世凯还摆出一副拥护共和的姿态,假惺惺地表示要“
发扬共和之精神,荡涤专制之瑕秽”。但事实上,他一步步加紧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
1913年,袁世凯暗中指使把革命党人宋教仁杀害于上海车站。他为筹集对内镇压的军费,并借以讨好列强,又指令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革命党人逐渐看出袁世凯的真面目,对他进行抵制。
[历史纵横]
宋教仁,湖南人,辛亥革命志士。袁世凯窃夺民国大权后,宋教仁力图以议会政治来限制专制统治。他主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又到各地进行宣传游说。国民党在众参两院的议席中获得优势,宋教仁满怀希望地准备返京组阁。袁世凯势力对他恨之入骨,于1913年3月20日晚在上海车站对他行刺。宋教仁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起初,袁世凯贼喊捉贼,要悬赏缉拿凶手,实际上暗杀的主谋正是袁世凯等人。“宋教仁案”进一步暴露了袁世凯奸诈险恶的真面目。
由革命党人所担任的江西、安徽、广东几个省份的都督,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下令将他们免职,并借端派兵南下,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革命党人被迫应战。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于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革命党人方面失败,史称“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的实质:二次革命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知识小结: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统治的确立
(1)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2)假装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2.二次革命
(1)背景
①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
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
③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广东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
①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
②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于1913年10月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然后就下令解散国民党,并着手取消国会。1914年,
袁世凯操纵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新“约法",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总统权力膨胀到近似皇权。
为使自己能够终身任最高统治者,而且得以世袭,袁世凯又指使成立参政院,由它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继任者由总统提名。1915年,
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签订
1914年在天坛举行的祭天活动
他又授意亲信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还组织起五花八门的复辟“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这时,一些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也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大造舆论。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即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加紧复辟的筹划。他操纵各省推举“国民代表"进行国体投票,最后由参政院作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开验各地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袁世凯下令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新年元旦正式举行登基大典。“洪宪帝制”的出笼,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由他操纵进行的;在投票时又采用贿赂的手段,验票也是由袁世凯指使成立的参政院负责。
感触:从头到尾都是骗局,民主、民意已成为一种摆设。
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策划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梁启超和蔡锷曾一度拥护袁世凯。但随着袁世凯专制独裁日益明朗化,他们转而反袁,密谋从舆论宣传和武力两方面着手进行倒袁护国的斗争。1915年秋,
梁启超不顾袁世凯的威逼利诱,发表反对复辟帝制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蔡锷则机智地摆脱袁世凯的监控,离开北京,几经辗转,于1915年底返抵他曾任都督的云南。他联络当地军阀势力,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起讨袁的“护国军”。
许多地方的反袁势力纷纷响应,贵州、广西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护国军在兵力上虽然与袁世凯的军队相差悬殊,但讨袁斗争是人心所向,得到广泛支持。护国军入川作战,英勇顽强。在反对帝制怒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袁世凯惶惶不可终日,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不久,袁世凯在忧惧中死去。护国运动也随之结束。
[资料回放]
文自束发受书,知忧国家,抱持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终始不替;所与游者,亦类为守死善道之士。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1916年5月9日)
知识小结:“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国会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
①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②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护国运动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2)经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
③蔡锷等人策划领导了护国运动。
(3)结果
①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后在忧惧中死去。
②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探究:1.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革命党人是怎样与之斗争的?
答案提示:
(1)权力增大,野心膨胀;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支持。(2)孙中山发表两次《讨袁宣言》号召人们起来维护共和制度,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等在云南武力讨袁即护国运动。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人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继袁世凯之后任总统的是黎元洪,国务总理段祺瑞仍实际控制北洋政府。他仰仗日本,与得到美国支持的黎元洪展开“府院之争",矛盾不断激化,政局十分混乱。张勋趁机以“调停”为名,率部北上。张勋原是袁世凯的部下,民国后为表示忠于亡清,他本人和部下官兵仍保留发辫,人称辫子军。他联络清朝遗老遗少,于7月初在北京拥戴12岁的溥仪复辟。张勋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得知消息,立即发表《讨逆宣言》,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段祺瑞见到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就通电全国宣布讨伐张勋,组织起“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军队不堪一击,很快失败。张勋逃入外国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这场复辟闹剧,短短12天即告终结。张勋复辟失败后,黎元洪下台,段祺瑞重新以国务总理执政。他依然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孙中山认为,国会和约法是共和国的象征。为维护民主共和,他毅然举起“护法”旗帜,通电邀集国会议员,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出任军政府的最高领导大元帅,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不过,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裝,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西南军阀并不真心拥护他,护法战争难以顺利进行。在西南军阀势力的排挤下,孙中山于1918年5月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提示】 感触最深的是“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孙中山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西南军阀的排挤。而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护法”没有多大号召力,缺少群众基础;二是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而是借助西南军阀的实力;三是西南军阀相互勾结,排挤孙中山。
护法运动显示了孙中山坚持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但运动很快失败,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依然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专制、获得民族自立自强的艰巨历史使命,呼唤并等待着新的政治力量站出来承担。
知识小结: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背景:“府院之争”使政局混乱。
(2)经过
①张勋以“调停”为名,拥戴溥仪复辟。
②张勋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
(3)结果
①张勋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一致反对。
②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③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张勋败逃。
④复辟终结,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结果
①护法运动失败。
②民主共和制度未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
探究:2.张勋复辟为什么会很快失败?
答案提示:张勋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一致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武力讨伐。归根到底,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相同点
①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两大矛盾合流。
②目标:直指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
③方式:进行武装斗争。
④性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⑤作用: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①原因、对象和目的不同: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势力和独裁专制;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②结果: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失败;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但也没有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
本课测评
1.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怎样进行斗争的?
答案提示:
(1)
1913
年发起了“二次革命”,但很快被袁世凯镇压。(2)1915~1916年,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并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蔡锷等策划了武力讨袁的护国运动
2.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孙中山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护法"
?
答案提示: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段祺瑞重新掌权,实行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政策,继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学习延伸答案
袁世凯
出身
教育背景
主要经历
政治主张
人物
孙中山
贫苦农民家庭
官宦世家
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广州求学(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观点)
私塾教育(腐朽的封建主义教育)
行医一改良一革命
(推翻清朝)
旧官僚
军阀头目一
独裁、复辟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君主专制
答案提示:孙中山。袁世凯。因为从二人的出身、教育背景、主要经历等看,孙中山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广大贫苦人民的利益;而袁世凯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有利于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因此,帝国主义国家积极扶植袁世凯为其代理人,作为统治中国、保护自已在华利益的工具。
2.答案提示:孙中心这段话是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学习)西市万的民主政治和技卡的方法。对于民主政治不能完全照搬,应该结合国情去改造、学习它。对西方的机器,有的可以直接仿效。现实生活中,我们学习新鲜事物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