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4
从医之路
明朝中叶,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能够辨认许多草药,还了解一些药物学知识。少年时代他的愿望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可是在那时,医学被视为末学杂流,民间医生的地位很卑微。
因此,父亲希望李时珍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出人头地,而不是做一名被人瞧不起的医生。14岁那年,李时珍考取了秀才。后来,他几次参加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李时珍认为这条路自己走不通,恳求父亲让他专心学医,父亲无奈,答应了他的请求。经十余年的刻苦钻研,李时珍30岁时便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
[学思之窗]
明朝时,实行官医制,在各地设有“医学”和“惠民药局”,免费为穷苦的病人治病。但由于那些官医从中得不到好处,就对病人毫不负责,穷人也难以走进官医的大门。有病了,他们只能找李时珍的父亲这种民间医生来看,有时出不起钱,可能拿一个南瓜来充当药费。李时珍的父亲照样尽心竭力地为他们看病,因此,他受到乡亲们的敬重。李时珍多次听到乡亲们用充满感激和敬意的语气谈到自己的父亲,他不相信那些人瞧不起父亲的职业。几次考试不中后,他认为再也不能走这条路了。学医,并从这门学问中求得发展,是他多年的志愿。李时珍坚决地对父亲说:“我一定努力!古人以学术报亲,我就拿这个来报答你!”父亲同意了他的选择。你怎样看待李时珍的选择?
因为医术精湛,李时珍被住在武昌的皇族楚王聘用。几年后,李时珍又被推荐到京师的太医院,担任太医院院判,这使他有机会阅览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医药典籍,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由于淡泊功名,在太医院任职大约一年,他便托病辞职,回到家乡。行医之余,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医药学的研究和著述上。
中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其中,以草木类植物占多数,所以人们又将中药称为本草,凡是讲药物的书也都以“本草”命名。本草学,就是关于中药方面的学问。在李时珍以前,我国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虽然品种繁多,但是错误不少。有些药材名称混乱,如一种药材有两三个名字,或两种药材混为一名;还有一些药材,虽有毒性,却长期被认为可以服用,害人不浅。开始,李时珍想修订那些药物书籍,后来他决定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纠正这些错误。
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35岁时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本书,他先是花费大约十年时间,阅读了800多种参考书,直接引用书目700多种,还对以往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详细鉴别和考证,纠正了很多错讹之处。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他背着药篓,带着儿子及徒弟,跋涉无数高山深谷,行程上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请教。
李时珍采药图
在旅行采访中,李时珍的态度十分认真,凡是怀疑的问题,他都要尽最大努力,弄个水落石出。例如,前人一直分不清蓣、莼、荇三种水生植物,“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李时珍亲自来到江河湖泽,“一采视,颇得其真",终于弄清了三者的区别。
[学思之窗]
一位学者曾这样介绍李时珍的观察方法:“他即使走到一棵极寻常的柏树旁边,也要仔细地看看,仔细地摸模,再静下来仔细地想想;然后确定它的躯干是笔直的,皮是薄的,肌肤是细腻的,花是细碎的,结实是和小铃一样,霜后裂开,中有子如麦粒大的。他掌握了比较详细的材料以后,再进一步研究它的叶、实的治疗功用,就有所凭借了。他的这种‘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观察方法,也正说明了治学的一项定理:一个连柏树也不曾了解过的人,谁能保证他会很好地解释桧树和枞树呢?'你是否赞同这位学者的观点?
他还在自己的家中栽培几十种药材,并亲自炮制药物,摸清了不少药物的药性。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花酒,亲笔记下感受。经过27个春秋的艰苦探索和辛勤耕耘,他终于在61岁时完成了这部中药学巨著的初稿。此后,又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定稿。1596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此时李时珍已经去世三年。
“中国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方11096个,其中,有8
160个为李时珍本人所收集。而以往的本草书上记载药物最多的只有1700多种,载药方最多的也不到3
000个。在修订前代诸家医药学书籍的基础上,李时珍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增加了临床效果较好的新药材374种。
为了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描绘出来,使读者看得更加明了。李时珍为《本草纲目》绘了1000多幅图。单单这项工作,就耗费了他很多精力。这是《本草纲目》中的部分插图。
以往的医药典籍中,药物多按药性分类,比较混乱,存在着本草、金石、禽兽、什物等各类药物混杂的弊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首创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首类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它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一书早了一个半世纪。
[资料回放]
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是李时珍的好朋友,他在为《本草纲目》所写的序言中对这部书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覯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策,臣民之重宝也。
你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纠正了很多前人的错误,并且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成就突出,涉猎多种学科,因此,出版之后,将近60年中,被翻刻的中文版不下60版,并受到高度评价。《本草纲目》一书后来也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并被译成日、朝、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将这部书作为编写《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的重要参考书,并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特别提醒:《本草纲目》反映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药物学的进一步发展。
[学思之窗]
李时珍自幼爱好文学,长期受屈原、司马迁、白居易等人的影响,背得出他们的许多诗句,所以他叙事状物的能力很强。《本草纲目》中解释禽、鱼、花、果的许多部分,摘下来就是一篇美丽的散文。如他介绍李子:“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其味有甘酸苦涩数种。其色有青、绿、紫、朱、黄、赤、缥绮、胭脂、青皮、紫灰之殊。其形有牛心、马肝、柰李、杏李、水李、离核、合核、无核、匾缝之异。其产有武陵、房陵诸李。早则麦李、御李,四月熟。迟则晚李、冬李,十月、十一月熟。又有季春李,冬花春实也。
按王祯农书云,北方一种御黄李,形大而肉厚核小,甘香而美。江南建宁一种均亭李,紫而肥大,味甘如蜜。有擘李,熟则自裂。有糕李,肥黏如糕。皆李之嘉美者也。”只用约200字,就将十几种李子的不同形态、气味、产地和生长时间等讲得清清楚楚。所以有人说,李时珍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你认为文学与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理解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1.他行医的目的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了救死扶伤。
2.他有严谨的科学精神。他主张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医者贵在格物”,通过接触、考察客观事物的实践去探求医术,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进行实验,以获取第一手证据。
3.他所编写的《本草纲目》一书,具有很高的医学和药物学价值。全书共有52卷,载有药物1
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
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
000多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本草纲目》对人类医学的主要贡献
1.《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物学著作,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本草纲目》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对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3.《本草纲目》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并且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对某些药物的疗效,李时珍还通过自己的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描述。本书还载叙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大量附方、验方及病案外,还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
4.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5.《本草纲目》先后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本草纲目》中的一小部分条目仍不够科学,如其中一些带有迷信作用的“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
892种,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
096
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
000余幅。李时珍加附这些药物形态图的目的是( )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有些药物不便于用文字表述
C.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D.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解析:选C 《本草纲目》加附药物形态图的目的主要是利于人们辨认和区别,即增加人们对药物的直观感性认识。
《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上述材料不能显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 )
A.药名混乱
B.虚心求教
C.查漏补缺
D.旁征博引
解析:选B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时珍病之”说明A项正确;“芟烦补阙”说明C项正确;“阅书八百余家”说明D项正确;虚心求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草纲目》的部分插图:
材料二 1953年春,世界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有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人。中国两位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也并列其中,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另一位就是中国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1)上述图片反映出《本草纲目》在内容上的两个突出特点,请你指出并评价这样做的意义。
(2)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
(1)特点:一是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二是图文并茂。
意义:《本草纲目》附有1
000多幅图,形象地表明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既便于人们学习和辨认,又防止了混用和误用。
(2)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史上是一座丰碑,是“中国的百科全书”,也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他的药物分类方法也领先于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故李时珍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因而他的画像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
(一)本课测评
1.李时珍是如何编写《本草纲目》的?
答案提示:李时珍35岁时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本书,他先是花费大约十年时间,阅读了800多种参考书,直接引用书目700多种,还对以往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详细鉴别和考证,纠正了很多错讹之处。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他背着药篓,带着儿子和徒弟,跋涉无数高山深谷,行程上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请教。凡是所怀疑的问题,他都要尽最大努力,弄个水落石出。他还在自家门前栽培几十种药材,并亲自炮制药物,摸清不少药物的药性。经过27个春秋的艰苦探索和辛勤耕耘,他终于在61岁时完成了这部中药学巨著的初稿。此后,又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定稿。
2.《本草纲目》在世界医药学史上的地位怎样?
答案提示:
(本草纲目》一书后来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并被译成日、朝、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受到高度评价。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