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9 15: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历史人教版
选修4
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清朝末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农村教师家庭。13岁时他考入昌高等小学,改名为李四光。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被选送到日本留学。经过三年普通学习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他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船,建设强大的海军,使中国人不再受外国的侮辱,因而选择学习造船专业。学成回国的第二年,他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最优等成绩,被赐以“工科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土之一。
[历史纵横]
在童年时代,李四光就听父亲说,甲午中日战争时,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本,吃了败仗。李四光因此很喜欢自己动手做小船。在日本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领着他宣誓的是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夸他年纪这么小就要革命很有志气,勉励他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李四光把这些教导铭记于心。为实现儿时的心愿,后来他选学造船专业。
回国工作几年后,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在那里,他最初学习采矿,后来改学地质,希望学成回国让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而不是受外国人的摆布。经过几年勤奋学习,他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当时,李四光的老师希望他能留在英国工作,或者到英国人开设的公司工作,但他婉谢了老师的好意,回国到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学思之窗]
在英国,除了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外,李四光还努力学习德语和法语,这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硕士毕业后,他的老师鲍尔敦挽留他在英国工作,以取得博士学位。后来老师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那里待遇优厚。但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他毅然踏上报效祖国的回国之路。
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
案提示:李四光在少年时代就立下“努力上学,蔚为国用”的志向。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并有优厚待遇,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1.曾经赠送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八个字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李鸿章
解析:选A 在日本学习期间,李四光加入了同盟会,孙中山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2.李四光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立志报国,他当时的志向是(  )
A.学习铁路建筑技术,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的铁路
B.学习造船技术,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C.学习地质构造理论,为祖国寻找石油
D.学习采矿技术,为祖国开发矿藏
解析:选B 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的惨败,给中国人以极大的震动,童年时期的李四光就从父亲对中国战败在于舰船不如日本的直观分析中萌生了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舰船的愿望。
3.李四光一生三次出国学习,又三次归国工作。支配李四光归国的精神是(  )
A.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B.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C.挑战权威,破除迷信
D.探求真知,应用科学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李四光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出国留学,学成之后又回到了祖国,这是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促使他做出这样的举措的原因主要就是国家的鼓励,因此本题选择A项;B项是求学精神;C项是科学探究精神;D项是勤学的表现。
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回国后,李四光一面从事教学,一面致力于中国地质的研究与勘探。1926年,
他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
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抗日战争时期,已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所所长的李四光,与同事和学生们把地质研究所从南京迁到庐山,又迁到桂林、贵阳、重庆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从未中断过地质科学研究,先后发表10余篇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他还于1945年在《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1948年李四光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并就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李四光也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初,李四光完成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对自己40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作了总结,这部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其他科学领域,李四光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蜓化石的研究,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在冰川学研究上,他通过多次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是在地球最新的一个地质年代内(距今约200万年)
,大部地区多次发生的冰川活动的总称。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一般冰川为舌状。
中国曾否有过第四纪冰川?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分断言:“中国南方太暖,而北方太干,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
李四光在20—30年代,在大同盆地、太行山麓以及庐山等地,发现了大量冰川证据,经过长时间的考察研究,确认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并最终得到国际科学家的公认。对我国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距今200多万年的第四冰川遗迹冰臼群在重庆
梁平县七里滩水电站水坝附近被发现。
[学思之窗]
20世纪30年代初,李四光由于对蜓科化石系统研究的贡献,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还曾到英国讲学,介绍中国地质学,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鉴于李四光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声望,国民党政府几次许以高官厚禄来拉拢他,都遭到拒绝。因为李四光对国民党的腐败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十分失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英国的李四光非常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在1950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当时,李四光全家都在英国,他为什么又一次回来了?
答案提示;李四光学成归国后曾长期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声誉。但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长期战乱,他的科学教国理想无法实现,所以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与此同时,他看到中国共产竟为中华民族前途执着奋斗,对此寄予厚望。新中国的成立,使李四光感到科学发展、国家复兴有望,就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回国,全力投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1.下列李四光的科学成就中,能为寻找煤炭提供直接依据的是(  )
A.地质力学理论
B.冰川学研究
C.蜓科化石研究
D.地震预报成就
解析:选C 李四光在蜓科化石研究中,创立蜓科化石的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故选C。
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
①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 ②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③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突出贡献 ④使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结合所学可知,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我国寻找油田,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李四光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是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这些理论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突出贡献。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故选①②③④,D项正确。
3.李四光是中国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很好地把地质学和力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学科应用价值的是(  )
A.为成昆铁路选线
B.为攀枝花钢厂选址
C.寻找铀矿资源
D.发表《地质力学概论》
解析:选C 据材料信息判断这一新兴学科为地质力学。A、B两项是李四光对冰川学理论的运用;D项是他的地质力学的重要代表作,不属于地质力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故选C项。
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有几个小油田,年产原油只有12万吨左右,所需石油的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被认为是一个贫油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随后开始的工业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对石油问题十分重视,多次过问此事,身为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深感责任重大。
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和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这不仅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还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历史纵横]
新中国成立前,多数中外地质学家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恢复经济和进行建设,急需大量的石油。由于缺少石油,在中国只好用天然气来代替石油作为汽车的燃料。石油短缺使城市中有限的加油站都要限量供应,公路上经常出现抛锚的长途汽车,背着大煤气包跑来跑去的汽车到处可见。毛泽东曾十分担忧地对李四光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表示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他运用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亲自指导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后来在那里发现了油田。
李四光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晚年,他还运用这一理论,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他的研究成果饮誉海内外。
[历史纵横]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震后,李四光根据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指出震源有可能向这个地区的东北方向发展。不久,在他所预计的地区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李四光根据同样的理论,对渤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提出预见。后来,在辽宁营口以及河北唐山发生地震的事实都证明这些预见是正确的。但李四光没有来得及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总结就因病逝世了。在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李四光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评价李四光
1964年,毛泽东和参加科学大会的李四光握手
1889年
出生于湖北黄冈
1904年(15岁)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
1905年(16岁)加入同盟会
1910年
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
1913年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
1920年
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
30、40年代
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
并再次赴英深造
1950年
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地质部部长
1971年
卒于北京,享年82岁
李四光先生的人生轨迹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大油田,这(  )
①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②支持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④证明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大油田,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保证了国家的能源安全,证明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故选①③④组合;大油田的建成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而不是“支持”,②排除。故选B。
2.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  )
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
解析:选C 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推动了我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李四光直接相关,但都不能体现其最大的贡献。
(一)本课测评
1.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杰出成就?
答案提示:李四光自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毕生研究地球科学。他勤奋好学,注重实践,学识渊博,取得了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地质力学。运用这一理论,李四光对现代地壳运动的分析、矿产资源的探寻、地震预报,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除此以外,他还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对真科化石的研究也有特殊贡献。
2.李四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哪些突出责献?
答案提示:1950年,李四光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后,就急国家之所急,运用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其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提出一整套寻找石油的理论与方法。我国勘探部门据此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等大油田,使中国一举摘掉“贫油”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李四光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靳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还运用这一理论,对地震预报工作展开了有效研究。
学习延伸
答案提示:李四光一生中,一方面在基础科学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另一方面又根据国家建设与人民的需要,将理论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与人民。自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后,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地球科学研究,并创立具有世界影响的独立学派地质力学。他在冰川学、啮科化石的鉴定等领域也有独特建树。新中国成立后,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并急国家之所急,把主要的研究重心放在寻找国家急缺的矿产资源上,成功地指导了寻找大庆等大油田和靳矿资源的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又根据防震减灾的需要,在地震预报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明显进展。
2.阅读与思考这里所说的两个方面,李四光是怎样实践的?你怎样评价他的一生?
李四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科学,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李四光不迷信外国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与杰出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也是青年学生的人生楷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