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求同样多的策略。
教学难点
将策略用数学思想和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教法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交流操作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拿走”和“添上”等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彩珠。
学具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学前指导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的策略。(板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彩珠,小军和芳芳已经穿好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4
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
二、自主学习
下面请大家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
引导:先摆8个圆片代表小军的,教师示范。再摆12个代表芳芳的。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上下的圆片要对齐。
三、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串彩珠同样多?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引导学生说出小军再穿上4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
多。板书:再穿上4个。
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板书:
拿走4个。
拿出芳芳的 2个彩珠给小军。
四、精讲释疑
1、比较上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第(1)、(2)种是把相差的部分添上或拿走。
第(3)种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部分给少的。
讨论:
你知道拿走的部分是多少吗?
得出:
是4个的一半,也就是2个。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求同样多的问题的策略方法。
(1)、拿走多出的部分。
(2)、添上相差的部分。
(3)、将多出的部分拿一半给少的(移多补少)(板书)
五、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题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就是把多出来的部分移走,或者把少的部分添上。
2、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
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是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3、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4、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解决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这一课,这是苏教版二年级新教材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在上课之前我们二年级教研组对这课进行了集体备课,今天拿着我们讨论后的教案到班上上课,本课教学中我出示彩珠,利用学生熟悉的穿珠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操作起来比彩珠更加方便,节省时间。学生一一对应地摆出两行后,能够很清晰地看出他们之间相差的关系,让学生很容易地想到可以去掉多出的那些,也可以想到再添上少的部分。从多出的部分拿出一半给少的部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拿一拿,思考为什么拿2个,数量2和什么有关系。在操作的帮助下孩子能够说出这三种方法,我还暗暗窃喜:这节课内容简单啊,可以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了。接下来我让学生脱离实物,直接出示情境数字,让他们思考: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同样多?学生对于“添上”和“拿走”两种方法可以理解,但对于“将多的部分拿一半给少的”这种方法,学生们难于表达完整,我尽量让他们多说,让他们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教师要加以引导。新教材我们在摸索在探讨,希望我们的努力能有一点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