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4 20: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分》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给每个学生准备8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教学例1
初步认识
引入:同学们,把两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一堆是1个,另一堆也是1个。 每堆都是1个。
那么把两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第一堆1个,第二堆3个。 第一堆2个,第二堆也是2个。(每堆都是2个)
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第一堆1个,第二堆5个。
第一堆2个,第二堆4个。
第一堆3个,第二堆3个。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画。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种分法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同桌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按交流PPT出示平均分的不同结果:每份1个、每份2个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是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教学例2
谈话: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8个 ,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人。齐读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的分,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每4根一份的分呢?先分一分,再和同桌说一说。将你分的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是怎样平均分,这种分法是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的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做“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
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么分的?
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的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做“想想做做”第3题。
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这只帆船由同样的三角形组成,现在有12个这样的三角形,能组成( )只帆船。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