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8-2020年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8)——生物实验探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2018-2020年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8)——生物实验探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05 07: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2018-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8)——生物实验探究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包头)下表是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其他条件均适宜)下的发芽率,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子
发芽率
条件
蚕豆
烟草
苋菜
见光
97.1%
98.5%
1.8%
不见光
96.8%
2.4%
96.6%
A.光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B.光可以促进苋菜种子的萌发
C.在生产中,播种烟草种子时应该埋在土壤里
D.光几乎不影响蚕豆种子的萌发
2.(2020?通辽)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C.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D.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3.(2020?赤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步骤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C.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2019?通辽)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是否生成麦芽糖
C.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选择多只鼠妇进行实验
5.(2019?包头)下列实验不需要作出假设的是(  )
①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③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
④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⑤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⑥制作叶的临时切片并认识叶的结构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②④⑥
6.(2019?呼和浩特)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甲装置中①和②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
7.(2018?赤峰)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黄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其中最有利于萌发的处理方式是(  )
A.水位保持在①处,25℃
B.水位保持在②处,25℃
C.水位保持在①处,0℃
D.水位保持在②处,0℃
8.(2018?赤峰)如图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视野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输血时血型不合,①会凝集成团
B.②的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③不含细胞核,能吞噬病菌
D.④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9.(2018?呼和浩特)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10.(2018?呼和浩特)如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结论是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1.(2020?通辽)目前席卷全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它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进而引发疾病。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与普通病毒结构相似,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构成。该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 
 。在疫情防控期间倡议大家出门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是 
 。
(2)我国研发的SARS灭活疫苗是否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下面是科研人员对有关动物进行的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①材料用具: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2只,SARS灭活疫苗,生理盐水,2019新型冠状病毒,注射器等。
②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步骤二: 
 。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观察其状况。
③实验现象:甲组小鸡 
 ,乙组小鸡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出现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⑤实验结论:SARS灭活疫苗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⑥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其对此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12.(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糊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 
 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 
 。
(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13.(2019?包头)如图,将某绿色植物的一片绿色对称叶一部分遮光(A),另一部分不处理(B),并采取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转移。将此绿色植物置于适宜光照下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a、b),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和Mb.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烘干后存留的物质是 
 。
(2)b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为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方面满足自身 
 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甲醛对此绿色植物的影响和此绿色植物能否吸收甲醛。取3个容积均为10L的正方体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箱,分为A、B、C三组,进行如表所示的操作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A、B两组内甲醛的浓度。
A组
B组
C组
绿色植物(大小长势相同)

1株
1株
甲醛
通入甲醛
通入甲醛
不通入甲醛
①A组和B组构成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为了合理控制其他实验因素,A、B组通入的甲醛应 
 。
②B组和C组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若B组植物萎蔫,C组植物正常,则说明 
 。
14.(2019?通辽)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草莓50个
2L蒸馏水,2小时
相同
10天
40个

草莓50个
①,2小时
10天
8个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 
 。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
(4)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5.(2019?呼和浩特)A物质常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其进入水环境中的风险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用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做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不同浓度的A物质对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作答:
(1)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培养液、同种单细胞藻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2)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同种的单细胞藻类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乙两组又各分为6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培养。
步骤二:在甲、乙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入 
 ,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步骤三:甲组全部放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 
 。
步骤四: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的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如图:
(3)根据如图可判断 
 (填“曲线1”或“曲线2”)是乙组的实验数据。
(4)A物质浓度为1
mg?L﹣1时,曲线1所示藻类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去向有 
 。
(5)该实验的结论是 
 。
16.(2018?内蒙古)某同学进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
(2)本实验的预期是: 
 组枝条生长最好。将装置都放在 
 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 
 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小明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为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通常情况下,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C.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旺盛
D.通常情况下,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5)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内。
(6)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可以有效应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例如,贮藏玉米种子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 
 的强度,延长贮藏时间;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提高 
 效率,提高产量。(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7.(2020?呼和浩特)精准扶贫是当前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棚种植草莓、豆角、黄瓜等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匍匐茎繁殖。许多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适应意义? 
 。
(2)晴朗的中午,气温较高时,农民伯伯常把大棚上部的塑料薄膜掀开,使之通风,通风的直接作用是 
 ;到了晚上,又常把大棚掀开一角,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3)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小组以金鱼藻为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光源分别置于距烧杯15cm、25cm、35cm、45cm处,观察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本实验中光照强度的大小是通过控制光源与烧杯的距离来实现的,光合作用强度是通过 
 反映出来的。实验发现,当光源与烧杯的距离从90cm缩短到70cm时,一直未见有气泡释放,原因可能是 
 。(提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8.(2019?兴安盟)在学习过植物的生理作用后,王萌同学开展了如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晚上,在离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厘米处分别放置三个相同的实验装置,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新鲜的金鱼藻。观察装置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的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
装置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60
20
25
30
10
(1)该实验的变量为 
 。
(2)三个装置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金鱼藻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
探究二:连接如图中的装置,将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从漏斗注入清水之后,金鱼藻的哪种生理作用会加强?分析原因。 
 。
19.(2019?包头)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滑运动员刻苦训练,挥汗如雨。他们的训练活动离不开人体各系统的协调配合,更离不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请结合图1,图2,图3及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速滑运动员有极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主要是由图1中的[ 
 ] 
 调节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有尿意却能憋尿,这说明 
 。(结合图1中的字母进行解释)。
(2)运动员因训练大量出汗时,血液中的水分 
 ,促使机体中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的量增加,尿液的量 
 。结合图2写出④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④→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3)运动员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人体,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 
 次。
(4)某同学用图3装置分别测定了运动员午餐中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如表:
食物名称
小麦粉
花生仁
黄豆
质量(克)
1
1
1
初始水温(℃)
10
10
10
多次测量后水的平均温度(℃)
29.2
51.0
30.7
测定的能量值(焦)



标准值(焦)
14390
23528
15020
(注: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
①测定的花生仁的能量值是 
 焦,等质量的花生仁和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接近,但花生仁能量值高,是因力花生仁含 
 较多。
②测得三种食物的能量值均低于标准值,主要原因是: 
 。
20.(2019?呼和浩特)市场上销售的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是同一种植物两个不同的品种,为探究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的原因,某研究小组随机抽取种子公司购买的纯合的大,小粒花生种子各50粒,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测量和记录,计算出大、小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7.7mm和11.8mm,请据此分析作答:
(1)大粒花生种子平均长度比小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要长,这种变异主要是由 
 不同引起的;大粒花生种子中有比小粒花生种子长度短的,小粒花生种子中也有比大粒花生种子长度长的,这种变异可能是由 
 不同引起的。
(2)观察发现大粒花生种皮颜色为浅红色,小粒花生种皮颜色为深红色。该研究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花生种子种皮颜色的显隐性关系,请依据你现有的知识利用这批纯合的种子设计探究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就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讨论。 
 。
21.(2018?赤峰)在学习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某小组同学想知道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步骤



第一步
配制培养基,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标号为甲、乙、丙的三个相同培养皿中
第二步
将甲、乙、丙培养皿高温处理后冷却
第三步
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
迅速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
a
丙不做任何处理
第四步
将甲、乙、丙培养皿同时放到37℃恒温箱中,培养2天
观察现象
(1)请写出a的处理方法: 
 。
(2)将甲、乙、丙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
(3)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涂抹一下,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
(4)设置丙组的目的是: 
 。
(5)该小组的实验现象对你搞好个人卫生的启示是: 
 。
内蒙古2018-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8)——生物实验探究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包头)下表是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其他条件均适宜)下的发芽率,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子
发芽率
条件
蚕豆
烟草
苋菜
见光
97.1%
98.5%
1.8%
不见光
96.8%
2.4%
96.6%
A.光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B.光可以促进苋菜种子的萌发
C.在生产中,播种烟草种子时应该埋在土壤里
D.光几乎不影响蚕豆种子的萌发
【答案】D
【解答】解:AD、蚕豆种子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97.1%,不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96.8%,因此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A错误,D正确
B、苋菜种子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1.8%,不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96.6%,因此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萌发,B错误
C、烟草种子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98.5%,不见光条件下发芽率是2.4%,因此烟草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萌发,不应该埋在土壤里,C错误
故选:D。
2.(2020?通辽)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C.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D.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D
【解答】解:A、甲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瓶内的绿色部分与瓶外的绿色部分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瓶外的见光与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试验;可见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A正确;
B、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故选:D。
3.(2020?赤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步骤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C.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答案】A
【解答】解: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A错误;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B正确;
C、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目的是检验有无淀粉生成,C正确;
D、要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就要保证实验前叶片内不能含有淀粉,所以在实验前要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
D正确。
故选:A。
4.(2019?通辽)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是否生成麦芽糖
C.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选择多只鼠妇进行实验
【答案】B
【解答】解: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
B、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所用的试剂是碘液,现象是变成蓝色,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淀粉,B错误;
C、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使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C正确;
D、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鼠妇的数量应当多些,如10只或20只,D正确。
故选:B。
5.(2019?包头)下列实验不需要作出假设的是(  )
①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③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
④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⑤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⑥制作叶的临时切片并认识叶的结构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②④⑥
【答案】C
【解答】解: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①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可以以其中一种花生的大小作出假设;③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可以对洗手前和洗手后的条件下对细菌数量多少作出假设;④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可以以体色或环境颜色作出假设。
②测定花生种子的发芽率,无法设置变量做出假设。⑤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⑥制作叶的临时切片并认识叶的结构,均无法设置变量做出假设。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19?呼和浩特)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甲装置中①和②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
【答案】B
【解答】解:A、甲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瓶内的绿色部分与瓶外的绿色部分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瓶外的见光与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试验;可见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A正确;
B、甲装置中①和②都没有二氧化碳,不能形成对照,B错误;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正确。
故选:B。
7.(2018?赤峰)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黄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其中最有利于萌发的处理方式是(  )
A.水位保持在①处,25℃
B.水位保持在②处,25℃
C.水位保持在①处,0℃
D.水位保持在②处,0℃
【答案】B
【解答】解: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所以0℃不适宜,应放在25℃的环境中;水位保持在①处,会将种子淹没,缺乏空气,②处水分适宜有利于种子萌发。所以,最有利于萌发的处理方式是水位保持在②处,25℃。
故选:B。
8.(2018?赤峰)如图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视野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输血时血型不合,①会凝集成团
B.②的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③不含细胞核,能吞噬病菌
D.④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输血时血型不合①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正确;
B、②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③是白细胞,有细胞核。白细胞能吞噬发言部位的病菌,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C错误;
D、④是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9.(2018?呼和浩特)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答案】C
【解答】解:A、B区白班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E区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区具备了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A区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A、B、E.A正确;
B、水由导管运输。主叶脉的D点处用小刀切断,A区没有水,C区有水,其它条件相同,因此A区和C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水。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B正确;
C、“若设置B区和C区进行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C错误;
D、C区和E区进行对照,变量是光,因此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D正确。
故选:C。
10.(2018?呼和浩特)如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结论是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答案】C
【解答】解:A、“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如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A正确;
B、③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①或⑤号试管温度过低和过高,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正确;
C、该实验中不是重复实验,唾液是1ml,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错误;
D、本实验通过②③对照可以得出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通过①③或⑤③可以得出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1.(2020?通辽)目前席卷全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它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进而引发疾病。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与普通病毒结构相似,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构成。该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 病原体 。在疫情防控期间倡议大家出门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是 切断传播途径 。
(2)我国研发的SARS灭活疫苗是否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下面是科研人员对有关动物进行的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①材料用具: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2只,SARS灭活疫苗,生理盐水,2019新型冠状病毒,注射器等。
②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步骤二: 给甲组小鸡注射SARS灭活疫苗,给乙组小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观察其状况。
③实验现象:甲组小鸡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乙组小鸡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出现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注射SARS灭活疫苗的小鸡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结合,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
⑤实验结论:SARS灭活疫苗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⑥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其对此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使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
【答案】(1)遗传物质;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2)②给甲组小鸡注射SARS灭活疫苗,给乙组小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注射SARS灭活疫苗的小鸡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结合,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⑥使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解答】解:(1)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与普通病毒结构相似,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该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病原体。在疫情防控期间倡议大家出门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是切断传播途径。
(2)②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鸡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步骤二:给甲组小鸡注射SARS灭活疫苗,给乙组小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观察其状况。
③实验现象:甲组小鸡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乙组小鸡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出现此实验现象的原因是注射SARS灭活疫苗的小鸡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结合,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⑤实验结论:SARS灭活疫苗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⑥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其对此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使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2)②给甲组小鸡注射SARS灭活疫苗,给乙组小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④注射SARS灭活疫苗的小鸡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相结合,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⑥使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12.(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糊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 1、2 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温度 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 1 号试管,原因是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
(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1、2的变量是唾液的有无,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
1、2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1号试管,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4)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利于食物的消化,错误;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正确;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错误;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1、2
(2)温度
(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4)B
13.(2019?包头)如图,将某绿色植物的一片绿色对称叶一部分遮光(A),另一部分不处理(B),并采取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转移。将此绿色植物置于适宜光照下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a、b),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和Mb.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烘干后存留的物质是 有机物、无机盐 。
(2)b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为 Mb﹣Ma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方面满足自身 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 食物链和食物网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甲醛对此绿色植物的影响和此绿色植物能否吸收甲醛。取3个容积均为10L的正方体密闭无色透明玻璃箱,分为A、B、C三组,进行如表所示的操作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A、B两组内甲醛的浓度。
A组
B组
C组
绿色植物(大小长势相同)

1株
1株
甲醛
通入甲醛
通入甲醛
不通入甲醛
①A组和B组构成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此绿色植物能否吸收甲醛 ?为了合理控制其他实验因素,A、B组通入的甲醛应 等量且等浓度 。
②B组和C组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甲醛 ,若B组植物萎蔫,C组植物正常,则说明 甲醛对此绿色植物的生长不利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A部分遮光,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留有部分无机盐,B部分不做处理,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叶片内留有有机物和无机盐。a,b烘干后存留的物质是有机物和无机盐。
(2)A部分遮光,叶片进行呼吸作用,物质减少量为呼吸作用消耗量。B部分不做处理,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测量为光合作用生成量﹣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即净光合作用量。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叶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将能量传递给消费者,所以绿色植物以生产者的身份养育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①ABC三组实验中,B组是对照组,AC均为实验组。若要探究绿色植物是否能吸收甲醛,其变量是绿色植物,根据唯一变量原则可以将AB两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此绿色植物能否吸收甲醛?为了合理控制其他实验因素,A、B组通入的甲醛应是等量且等浓度。
②若B组和C组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甲醛。若B组生长旺盛,C组萎蔫,则说明甲醛有利于此绿色植物的生长;若B组植物萎蔫,C组植物正常,则说明甲醛对此绿色植物的生长不利。
故答案为:(1)有机物、无机盐;
(2)Mb﹣Ma;生长、发育和繁殖;食物链和食物网;
(3)①此绿色植物能否吸收甲醛;等量且等浓度;
②甲醛;甲醛对此绿色植物的生长不利。
14.(2019?通辽)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草莓50个
2L蒸馏水,2小时
相同
10天
40个

草莓50个
①,2小时
10天
8个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L柚子皮提取液 。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 单一变量 。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形成对照 。
(4)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探究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本实验探究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水果保鲜的时间,所以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2L柚子皮提取液。
(2)对照试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表中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柚子皮提取液,其中甲是对照组,乙是实验组。
(4)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能够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分解,从而使食品腐败变质。故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5)据表中数据可见: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故答案为:(1)2L柚子皮提取液;
(2)单一变量;
(3)形成对照;
(4)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5)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15.(2019?呼和浩特)A物质常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其进入水环境中的风险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用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做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不同浓度的A物质对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作答:
(1)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培养液、同种单细胞藻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2)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同种的单细胞藻类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乙两组又各分为6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培养。
步骤二:在甲、乙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入 等量的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 ,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步骤三:甲组全部放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 相同且适宜 。
步骤四: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的 溶氧量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如图:
(3)根据如图可判断 曲线2 (填“曲线1”或“曲线2”)是乙组的实验数据。
(4)A物质浓度为1
mg?L﹣1时,曲线1所示藻类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去向有 自身的呼吸作用和溶解在培养液中 。
(5)该实验的结论是 不同浓度的A物质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A物质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分为两大组,一组是黑暗条件下探究不同浓度的A物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光照条件下探究不同浓度A物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因变量是培养液中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曲线中有5个浓度的A物质溶液,加上空白对照,每一组有6个实验试管,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同种的单细胞藻类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乙两组又各分为6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培养。
步骤二:在甲、乙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步骤三:甲组全部放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步骤四: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的溶氧量,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如图:
(3)根据如图可判断曲线2是乙组的实验数据。
(4)A物质浓度为1
mg?L﹣1时,曲线1所示藻类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去向有自身的呼吸作用和溶解在培养液中;
(5)该实验的结论是不同浓度的A物质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故答案为:
(2)等量的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相同且适宜;溶氧量;
(3)曲线2;
(4)自身的呼吸作用和溶解在培养液中;
(5)不同浓度的A物质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16.(2018?内蒙古)某同学进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二氧化碳 ,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
(2)本实验的预期是: 乙 组枝条生长最好。将装置都放在 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 氧气 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小明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为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通常情况下,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C.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旺盛
D.通常情况下,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5)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线粒体 内。
(6)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可以有效应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例如,贮藏玉米种子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 呼吸作用 的强度,延长贮藏时间;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提高 光合作用 效率,提高产量。(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甲乙丙唯一不同特点量是二氧化碳,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一致)。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甲组枝条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导致生长不良;乙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乙组枝条获得的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枝条生长最好;丙装置清水不能吸收也不能释放二氧化碳,丙组枝条生长正常。因此,本实验的预期是:乙组枝条生长最好,“丙组次之”,甲组枝条生长最差。“将装置都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4)A、白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晚间只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呼吸作用与光照无关,C错误;
D、通常情况下,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D错误。
(5)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产生是线粒体。
(6)种子在入库贮藏以前,都要晒干,并且把种子贮藏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乙;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3)氧气
(4)B
(5)线粒体
(6)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7.(2020?呼和浩特)精准扶贫是当前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棚种植草莓、豆角、黄瓜等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匍匐茎繁殖。许多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适应意义? 植物物对恶劣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
(2)晴朗的中午,气温较高时,农民伯伯常把大棚上部的塑料薄膜掀开,使之通风,通风的直接作用是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到了晚上,又常把大棚掀开一角,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
(3)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小组以金鱼藻为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光源分别置于距烧杯15cm、25cm、35cm、45cm处,观察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本实验中光照强度的大小是通过控制光源与烧杯的距离来实现的,光合作用强度是通过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 反映出来的。实验发现,当光源与烧杯的距离从90cm缩短到70cm时,一直未见有气泡释放,原因可能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光合作用缺乏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叶肉细胞制造的氧气不能向外释放 。(提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许多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如要保持某菊花的优良特性,宜用无性生殖来进行繁殖;如果想培育新品种的菊花,多采用有性生殖方式繁殖。这种特性的意义在于植物物对恶劣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增加原料能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为了增产,农民伯伯常把大棚上部的塑料薄膜全部掀开,使之通风。通风的直接作用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利于增产。温度降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就会减弱。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低温能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产。
(3)本实验中光照强度为变量,光照强度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来实现。通过观察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可以推知鱼腥藻的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如图装置产生的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实验发现,当光源与烧杯的距离从90cm缩短到70cm时,一直未见有气泡释放,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光合作用缺乏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叶肉细胞制造的氧气不能向外释放。
故答案为:(1)植物物对恶劣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3)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光合作用缺乏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叶肉细胞制造的氧气不能向外释放。
18.(2019?兴安盟)在学习过植物的生理作用后,王萌同学开展了如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晚上,在离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厘米处分别放置三个相同的实验装置,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新鲜的金鱼藻。观察装置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的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
装置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60
20
25
30
10
(1)该实验的变量为 光照强度 。
(2)三个装置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金鱼藻的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 。
(3)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
探究二:连接如图中的装置,将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从漏斗注入清水之后,金鱼藻的哪种生理作用会加强?分析原因。 光合作用加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原料。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探究一:(1)表格中的灯与试管间的距离表示光照强度,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三个装置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金鱼藻的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3)从表格中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的关系是植物和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数越多。反之,产生的气泡数越少。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旺盛。
探究二:右边装置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释二氧化碳,打开阀门,右边装置内二氧化碳进入左边装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增强;
故答案为:探究一:(1)光照强度
(2)控制单一变量
(3)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探究二:光合作用加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原料。
19.(2019?包头)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滑运动员刻苦训练,挥汗如雨。他们的训练活动离不开人体各系统的协调配合,更离不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请结合图1,图2,图3及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速滑运动员有极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主要是由图1中的[ d ] 小脑 调节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有尿意却能憋尿,这说明 b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受c大脑皮层的控制 。(结合图1中的字母进行解释)。
(2)运动员因训练大量出汗时,血液中的水分 减少 ,促使机体中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的量增加,尿液的量 减少 。结合图2写出④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④→ ②→⑥→⑤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3)运动员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人体,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 1 次。
(4)某同学用图3装置分别测定了运动员午餐中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如表:
食物名称
小麦粉
花生仁
黄豆
质量(克)
1
1
1
初始水温(℃)
10
10
10
多次测量后水的平均温度(℃)
29.2
51.0
30.7
测定的能量值(焦)



标准值(焦)
14390
23528
15020
(注: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
①测定的花生仁的能量值是 17220 焦,等质量的花生仁和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接近,但花生仁能量值高,是因力花生仁含 脂肪 较多。
②测得三种食物的能量值均低于标准值,主要原因是: 热能的散失,燃烧不充分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排尿属于不受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但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可以适当“憋尿”,环境适当时才去排尿,若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角度分析“憋尿”的实例,说明b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受c大脑皮层的控制。
(2)汗腺能够分泌汗液,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尿素和无机盐,人体通过皮肤能够排泄出部分代谢废物,运动员比赛时,出汗量显著增多,排尿量相应减少同时,通过呼出气体散失的水量相应增多。一部分葡萄糖在肾单位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即①→④→②→⑥→⑤。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骨骼肌中的毛细血管后,经体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体外。因此“骨骼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人体前”,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1次。
(4)①据表中数据可见:1克花生仁的热量═1克×(51.0﹣10)×4.2×100ml═17220焦。等质量的花生仁和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接近,但花生仁能量值高,是因力花生仁含脂肪较多。脂肪的热价最高。②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是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
故答案为:(1)d小脑;b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受c大脑皮层的控制;(2)减少;减少;②→⑥→⑤;(3)1;(4)①17220焦;脂肪;②热能的散失,燃烧不充分
20.(2019?呼和浩特)市场上销售的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是同一种植物两个不同的品种,为探究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的原因,某研究小组随机抽取种子公司购买的纯合的大,小粒花生种子各50粒,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测量和记录,计算出大、小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7.7mm和11.8mm,请据此分析作答:
(1)大粒花生种子平均长度比小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要长,这种变异主要是由 遗传物质 不同引起的;大粒花生种子中有比小粒花生种子长度短的,小粒花生种子中也有比大粒花生种子长度长的,这种变异可能是由 环境因素 不同引起的。
(2)观察发现大粒花生种皮颜色为浅红色,小粒花生种皮颜色为深红色。该研究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花生种子种皮颜色的显隐性关系,请依据你现有的知识利用这批纯合的种子设计探究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就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讨论。 用纯合的浅红色大粒花生与纯合的深红色小粒花生杂交得到子一代,将子一代种子种下,开花后自花传粉,观察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如果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为浅红色,则浅红色为显性,深红色为隐性;如果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为深红色,则深红色为显性,浅红色为隐性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大粒花生种子平均粒长比小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要长,说明这种变异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大粒花生种子中有比小粒花生种子长度短的,小粒花生种子中也有比大粒花生种子长度长的,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如小粒花生生长在水肥充足的环境中,可能长的就比较长,大粒花生生长在贫瘠的环境中,可能长的就比较短。
(2)进一步探究花生种子种皮颜色的显隐性关系,设计探究实验思路如下:用纯合的浅红色大粒花生与纯合的深红色小粒花生杂交得到子一代,将子一代种子种下,开花后自花传粉,观察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如果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为浅红色,则浅红色为显性,深红色为隐性;如果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为深红色,则深红色为显性,浅红色为隐性。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环境因素;
(2)用纯合的浅红色大粒花生与纯合的深红色小粒花生杂交得到子一代,将子一代种子种下,开花后自花传粉,观察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如果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为浅红色,则浅红色为显性,深红色为隐性;如果子二代种子种皮的颜色为深红色,则深红色为显性,浅红色为隐性。
21.(2018?赤峰)在学习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某小组同学想知道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步骤



第一步
配制培养基,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标号为甲、乙、丙的三个相同培养皿中
第二步
将甲、乙、丙培养皿高温处理后冷却
第三步
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
迅速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
a
丙不做任何处理
第四步
将甲、乙、丙培养皿同时放到37℃恒温箱中,培养2天
观察现象
(1)请写出a的处理方法: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
(2)将甲、乙、丙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
(3)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涂抹一下,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接种 。
(4)设置丙组的目的是: 对照 。
(5)该小组的实验现象对你搞好个人卫生的启示是: 生活中要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所以表中a的处理是: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棉棒在培养基上涂抹,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4)丙培养皿的作用是对照作用,充分说明培养皿内的细菌来自手上。
(5)这个探究实验对我们的生活启示:生活中要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故答案为:(1)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2)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接种
(4)对照
(5)生活中要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