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检测卷二(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检测卷二(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06 16: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检测卷二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上大洲、大洋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欧洲面积最小
B.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它的面积近于其他三大洋面积的总和
C.四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水体,七大洲是彼此不相连的陆地
D.赤道穿过的大洲自东向西依次有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
结合“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3.关于“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热带海域航行
B.跨越了东、西、南、北半球
C.只在东半球海域航行
D.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
4.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都穿过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
D.黑海海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四大洲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大洲地形复杂多样,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B.乙大洲平原面积小,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C.丙大洲纬度跨度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丁大洲平原面积广,地形单一。地面起伏小
6.关于图中四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大洲各国农业技术落后
B.乙大洲是世界水稻土产区
C.丙大洲人口数量少
D.丁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7.目前,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个数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8.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9.“印尼大地震”、“汶川地震”、“日本地震”…人们说“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B.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主要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结果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的消息称,2019年4月26日5时57分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1.95度,东经122.52度。从震中位置看,更可能是半个月前当地较强地震的余震。本次地震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仅会给附近沿海造成一定震感。
10.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B.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C.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位于板块交界处
1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家里时迅速关闭电源、天然汽,最好躲到床下、墙角、坚固家具附近
B.地震发生时,高层住户尽量坐电梯逃生
C.在教室内迅速躲到课桌下,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
D.室外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1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的是(

A.
B.
C.
D.
13.下列地理事项,与白令海峡无关的是


A.国际日期变更线
B.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C.美国与俄罗斯的分界线
D.东经度与西经度的分界线
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桐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桐叶片化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变动
D.火山运动
16.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7.①为甲、乙两大洲分界线,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A.乌拉尔山
B.阿尔卑斯山
C.阿尔泰山
D.喜马拉雅山
18.甲洲地形、地势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拥有世界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B.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C.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D.地形以平原为主
图(a)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简图,图(b)为四大洲不同海拔面积比例及纬度范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北美洲,地形种类单一
B.乙——欧洲,高原面积最大
C.丙——亚洲,地势起伏最大
D.丁——非洲,地势最低平
20.甲大洲最北部的原住居民,有可能
①欣赏到极光
②饲养驯鹿
③身着毛皮服装
④以渔猎生活为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读“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F_______。(每空1分)
(2)从海陆分布看,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每空2分)
(3)读图可知,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和_______。(每空2分)
(4)图中,①是_______海峡,②是_______运河。(每空2分)
22.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是环________沿岸的山脉带,以及横贯________大陆南部和________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每空2分)
(2)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台湾多地震的原因。(2分)
(3)地震发生时会出现哪些前兆?
(4分)
(4)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4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故A不符合题意。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它的面积近于其他三大洋面积的总和,故B符合题意。四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水体,七大洲中亚洲和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相连的,故C不符合题意。赤道穿过的大洲自东向西依次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B
3.B
【解析】
【分析】
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上有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上有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故A错误,B正确;陆地不相连但海洋相连,故C错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南半球,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3.读图可知,“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经过寒、温、热三带海域,故A错误;此航行路线跨越了东、西、南、北半球,故B正确,C错误;此航行路线没有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地球海陆的分布,基础知识。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令海峡是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最窄之处。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都白令海峡中部穿过。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的海上交通要道;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是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黑海海峡,又称土耳其海峡,被称为“天下咽喉”,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故选C。
5.C
6.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和海拔可判断,甲是北美洲;乙是欧洲;丙是亚洲;丁是非洲。
5.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和海拔可判断,甲是北美洲;乙是欧洲;丙是亚洲;丁是非洲。北美洲地形复杂多样,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故A错误。欧洲平原面积广,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部,故B错误。亚洲纬度跨度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C正确。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6.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和海拔可判断,甲是北美洲;乙是欧洲;丙是亚洲;丁是非洲。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农业技术发达,故A错误。亚洲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是世界水稻主产区,故B错误。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故C错误。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依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解答。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世界上共有七大洲,除南极洲因气候极其寒冷没有常住居民外,其他六个洲都有居民和国家,其中国家和地区个数最多的大洲是非洲,目前共有54个国家,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故答案选B.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壳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所以世界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不是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故A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0.D
11.B
【解析】
【分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
10.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故选D。
11.当地震发生时,在家里时迅速关闭电源、天然气,最好躲到床下、墙角、坚固家具附近;在教室内迅速躲到课桌下,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室外要远离高大建筑物;住在高层的住户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选B。
12.C
【解析】
【分析】
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面积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积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占海陆总面积的6I%,在南半球约占81%。北纬60°至70°一带陆地占海陆总面积的71%,而南纬56°至65°之间几乎没有陆地,因而有人把北半球称为陆半球,把南半球称为水半球。
【详解】
读图,根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和位置判定,A是西半球,B是东半球,C是北半球,D是南半球;故选:C。
【点睛】
根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即可判定,属于基础题。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经度与西经度分界为本初子午线,与白令海峡无关。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白令海峡的相关知识。
14.A
15.C
16.A
【解析】
【分析】
14.题干中描述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片距今2500万年的棕桐,该农作物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以说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温暖湿润、海拔较低;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15.题干中描述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片距今2500万年的棕桐,该农作物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以说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温暖湿润、海拔较低。后来由于地壳变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故选:C。
16.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产生的影响。
17.A
18.B
【解析】
17.读图可知:甲是亚洲,乙是欧洲,以上四座山脉中,乌拉尔山脉是在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上,故选A。
18.读图可知:甲是亚洲,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最大的平原,不是世界最大的平原;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很大,故选B。
【点睛】
本题以“北半球某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亚欧分界线、亚洲的地形地势等相关知识。
19.C
20.D
【解析】
19.从图中可知,甲是北美洲,地形种类多样;乙是欧洲,平原面积最大;丙是亚洲,地势起伏最大;丁是非洲,地势海拔高,有高原大陆之称;C符合题意。
20.甲大洲是北美洲,最北部的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该区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在这里能①欣赏到极光当地居民②饲养驯鹿③身着毛皮服装④以渔猎生活为主;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1.(1)非洲
亚洲
大洋洲
南美洲
印度洋
太平洋
(2)海洋
陆地
(3)北冰洋
北美洲
欧洲(欧洲和北美洲)
(4)白令
苏伊士
【解析】(1)由图可知,N是北极,S是南极,A是完全位于东半球的非洲,B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C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大洋洲,D是南美洲,E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F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
(2)由图可知,北极地区以海洋(北冰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南极洲)为主。
(3)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4)由图可知,①位于亚洲和北美洲之间是白令海峡,②位于非洲和亚洲之间是苏伊士运河。
22.(1)太平洋
亚欧大陆

(2)台湾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
(3)动物反映异常;地下水异常;出现地光和地声等。(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保持冷静,及时到户外空旷地处;躲在坚固的家具下;保持体力,等待救援等。(答任意两点即可,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即可作答。
(2)一般板块内部较为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台湾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因此多地震活动。
(3)地震发生时会出现许多前兆,如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4)当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能慌张,应该根据身边的实际情况选择出最佳逃生避难措施。在学校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学生不撤出,室外学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护、抓牢”。在家中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立即关闭煤气及电源开关,打开房门,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承重墙(注意避开外墙)。在户外要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尽快到空旷地处,不要躲避在电线杆、路灯、烟囱、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玻璃建筑物、大型广告牌、悬挂物、高压电设施、变压器附近。
不要在石化、煤气等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不要位于明火的下风。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