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16 麻雀
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只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起因
猎狗想要攻击小麻雀。
经过
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
结果
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了。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抓住了猎狗的动作,形象地再现了猎狗的凶恶。
看到的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看到的
想到的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2
看到的
想到的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5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看到的
想到的
想到的
看到的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6
看到的
想到的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听到的
听到的
17 爬天都峰
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山前
爬上峰顶后
爬山中
按一定顺序写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所说
2
3
4
5
爬山前
所想
所见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我感受到爬天都峰很艰难,以及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6
7
怎么做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突出主题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写清六要素
按照顺序写
写清重要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事情发展顺序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
《我家的杏儿熟了》主要写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家里杏儿成熟时,自己数杏和奶奶给小伙伴分杏的事,表现了奶奶淳朴、善良的品格。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奶奶给小伙伴分杏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其中奶奶分杏儿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为了将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作者抓住了奶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重点写了奶奶“分杏儿”和“打杏儿”时的动作和语言。
习作例文
《小木船》讲的是“我”和好朋友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与“小木船”密切相关的事情,说明了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相互谅解才能增进友谊。课文重点写了“我”和陈明友谊破裂的过程,以及“我”和陈明和好的过程。而对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矛盾,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进行交代。在写重要内容时,作者抓住了“我”和陈明怎么说、怎么做和怎么想的,从而将友谊破裂到和好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大约九十年前,纽约市的一所小学里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有个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要能穿上鞋袜那该多好啊!
一天晚上,屋里虽冷得让人发抖,但达贝里仍在油灯下认真地写信。他写了一封又一封,每封信上都写着:“我打算一个人办一份杂志,用赚来的钱给同学们买袜子。因此我给纽约的各位知名人士写信,请求你们写一些能刊登在我杂志上的文章。”
两个星期后的一个下午,达贝里来到印刷厂。“什么?你想一个人办一份杂志?”印刷厂的老板听了达贝里的想法,又是惊讶又是感动,不知不觉地把稿件接了过去。“达贝里,办杂志是要付很多印刷费的呀!”达贝里坚定地说:“如果杂志卖不出去,我可以在你的印刷厂里干活。干一年或者两年都行,用这样的方式来支付印刷费。”老板凝视着少年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沉默了片刻,说:“好吧,我帮你印刷!”
十二岁的少年总编创办的杂志《阳光》一发行,立刻得到了纽约市民的极大好评。因为许多撰稿人是知名人士,市民踊跃购买,杂志很快销售一空。
达贝里把卖杂志的钱集中起来,飞快地跑进印刷厂,支付了印刷费。这时他的手里只剩下买五双袜子的钱了,他刚要转身离开,老板急忙抓住他的肩膀,把桌子上的钱塞进了他的口袋,说:“你快去买双鞋吧!”达贝里向老板鞠躬致谢。一出印刷厂,他马上去了商店,用所有的钱买了50双袜子,根本没有想到为自己买双新鞋。《阳光》杂志连续发行了两年,达贝里买了1万多双袜子和500多双鞋,他把袜子和鞋都分给了那些贫困的小伙伴。不幸的是达贝里十四岁时突然因病去世。生前,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类文阅读
少年主编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不知不觉
②炯炯有神
没有察觉,没有意识到。
形容目光明亮有神采。
2.【感知内容】读完文章,按照要求做张读书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文 章
主 要 内 容
大约九十年前,纽约市的一所小学里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有个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要能穿上鞋袜那该多好啊!
一天晚上,屋里虽冷得让人发抖,但达贝里仍在油灯下认真地写信。他写了一封又一封,每封信上都写着:“我打算一个人办一份杂志,用赚来的钱给同学们买袜子。因此我给纽约的各位知名人士写信,请求你们写一些能刊登在我杂志上的文章。”
两个星期后的一个下午,达贝里来到印刷厂。“什么?你想一个人办一份杂志?”印刷厂的老板听了达贝里的想法,又是惊讶又是感动,不知不觉地把稿件接了过去。“达贝里,办杂志是要付很多印刷费的呀!”达贝里坚定地说:“如果杂志卖不出去,我可以在你的印刷厂里干活。干一年或者两年都行,用这样的方式来支付印刷费。”老板凝视着少年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沉默了片刻,说:“好吧,我帮你印刷!”
十二岁的少年总编创办的杂志《阳光》一发行,立刻得到了纽约市民的极大好评。因为许多撰稿人是知名人士,市民踊跃购买,杂志很快销售一空。
达贝里把卖杂志的钱集中起来,飞快地跑进印刷厂,支付了印刷费。这时他的手里只剩下买五双袜子的钱了,他刚要转身离开,老板急忙抓住他的肩膀,把桌子上的钱塞进了他的口袋,说:“你快去买双鞋吧!”达贝里向老板鞠躬致谢。一出印刷厂,他马上去了商店,用所有的钱买了50双袜子,根本没有想到为自己买双新鞋。《阳光》杂志连续发行了两年,达贝里买了1万多双袜子和500多双鞋,他把袜子和鞋都分给了那些贫困的小伙伴。不幸的是达贝里十四岁时突然因病去世。生前,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类文阅读
少年主编
1
2
3
4
5
起因
经过
结果
2.【感知内容】读完文章,按照要求做张读书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文 章
主 要 内 容
《少年总编》
达贝里想帮贫困的小伙伴买鞋袜,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一份杂志,最后用卖杂志得来的钱给许多贫困的孩子买了鞋袜。
3.【探究写法】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达贝里创办杂志这件事的?作者是如何把达贝里创办杂志的过程写清楚的?
大约九十年前,纽约市的一所小学里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有个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要能穿上鞋袜那该多好啊!
一天晚上,屋里虽冷得让人发抖,但达贝里仍在油灯下认真地写信。他写了一封又一封,每封信上都写着:“我打算一个人办一份杂志,用赚来的钱给同学们买袜子。因此我给纽约的各位知名人士写信,请求你们写一些能刊登在我杂志上的文章。”
两个星期后的一个下午,达贝里来到印刷厂。“什么?你想一个人办一份杂志?”印刷厂的老板听了达贝里的想法,又是惊讶又是感动,不知不觉地把稿件接了过去。“达贝里,办杂志是要付很多印刷费的呀!”达贝里坚定地说:“如果杂志卖不出去,我可以在你的印刷厂里干活。干一年或者两年都行,用这样的方式来支付印刷费。”老板凝视着少年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沉默了片刻,说:“好吧,我帮你印刷!”
十二岁的少年总编创办的杂志《阳光》一发行,立刻得到了纽约市民的极大好评。因为许多撰稿人是知名人士,市民踊跃购买,杂志很快销售一空。
达贝里把卖杂志的钱集中起来,飞快地跑进印刷厂,支付了印刷费。这时他的手里只剩下买五双袜子的钱了,他刚要转身离开,老板急忙抓住他的肩膀,把桌子上的钱塞进了他的口袋,说:“你快去买双鞋吧!”达贝里向老板鞠躬致谢。一出印刷厂,他马上去了商店,用所有的钱买了50双袜子,根本没有想到为自己买双新鞋。《阳光》杂志连续发行了两年,达贝里买了1万多双袜子和500多双鞋,他把袜子和鞋都分给了那些贫困的小伙伴。不幸的是达贝里十四岁时突然因病去世。生前,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类文阅读
少年主编
怎么做
怎么想
怎么说
起因
经过
结果
3.【探究写法】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达贝里创办杂志这件事的?作者是如何把达贝里创办杂志的过程写清楚的?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达贝里创办杂志这件事的,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了。
作者抓住达贝里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很清楚。
4.【品析人物】读下面两个句子,想想达贝里是个怎样的孩子,把你的体会写在横线上。
①一出印刷厂,他马上去了商店,用所有的钱买了50双袜子,根本没想到为自己买双新鞋。
②生前,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达贝里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好孩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名著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1.【理解词语】 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
(2)“秀丽宜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就是( )。
(3)“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这句话让你联想到的成语是( )。
如鱼得水
拨云见日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名著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1.【理解词语】 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如鱼得水 )。
(2)“秀丽宜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就是(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
(3)“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这句话让你联想到的成语是( 拨云见日)。
2.【品味句子】读句子,完成练习。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句话把( )比作 ( ),写出了山冈( )的特点。
2.【品味句子】读句子,完成练习。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句话把(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写出了山冈(蜿蜒起伏)的特点。
2.【品味句子】读句子,完成练习。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茅塞顿开”的近义词是( ),这个词语写出了( )。
2.【品味句子】读句子,完成练习。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茅塞顿开”的近义词是(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个词语写出了(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之后,受到很大的启发)。
用“茅塞顿开”造句:
经过老师的指点,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这道题怎么做。
2.【品味句子】读句子,完成练习。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这句话中刘备把( )比作( ),把( )比作( ),体现了( )对( )的尊重。
自己
鱼儿
诸葛亮
水
刘备
诸葛亮
3.【梳理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他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写清六要素
按照顺序写
写清重要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事情发展顺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