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点燃
新文化的火炬
“旧”在哪里?
“新”在哪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男尊女卑
封建专制
自由民主
旧式妇女
更新民族文化、塑造新的国民性格的思想启蒙。
封建礼教、宗法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等。
独立女性
男女平等
平等
何谓旧文化?
何谓新文化?
原因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
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忠君、尊孔、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仍占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以“改造青年之思想”为天职。
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
理;反对旧宗教和旧文学。
短暂
春天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袁世凯称帝
1879年-1942年
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
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
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因为思想认识出错被开除党籍;
1932-1937年遭国民党被捕入狱;
1942年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是谁发起?
人物扫描
阅读课文,自己完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时代背景
时间/地点
标志事件
代表人物
重要阵地
主要内容
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1915年;上海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等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回到1915年,你在创刊号上会看到哪些内容?
法语“青年”
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致力思想启蒙。
外文副标题为何是法文而不是英文?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宣扬励志实干。
这位男士是谁?置于封面有何用意?
卡耐基
《青年杂志》创刊号
1915年9月15日
回到1915
回到1915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退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
《妇女观》法Max'Rell著 陈独秀译
提出妇女问题,关注妇女解放。
王叔潜《新旧问题》“新者”即西洋文化;
“旧者”即中国固有文化。
回到1915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 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以自力创造幸福。
——陈独秀《新青年》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李大钊《青春》
用一个词概括当年的你
读过《新青年》的感受?
回到1916
青春
李大钊
新青年
陈独秀
看看他们的感受:《新青年》一经问世,立即被青年读者视为“空谷之足音,暗室之灯光”“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许德珩
匡互生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
杂志…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
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
和陈独秀的文章。” ——毛泽东
“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
——《蒋介石日记》
1916年23岁
1916年29岁
阵地一
蔡元培
1868-1940
1916-1927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大力支持新文化运动。
《宽容》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有信奉美国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胡适;有讲佛教哲学的梁漱溟;还有穿袍褂留辫子的辜鸿铭。
阵地二
三只“兔子”
1920年2月王兰入哲学系一年级为旁听生,成为北大也是中国第一个女大学生。后来女学生人数陆续增加到9名。
查晓园、 奚浈、 王兰
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大学是否应开放女禁受到关注
北大红楼
在公告栏前收信的女生
启蒙者
吹响
新时代的号角
回顾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说说他们具有哪些共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故乡》闰土
《药》华小栓
《孔乙己》
《祝福》祥林嫂
《狂人日记》
1918作
1919作
1919作
1921作
1924作
吃
人
人血馒头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悲 惨 麻 木 愚 昧
旧道德
旧文化
新道德
新文化
三纲五常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君为臣纲
三从四德
新道德
男女平等
个性解放
人权独立
新文化
适合生产
力发展的新
思想新观念
启 蒙
民 主
科 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
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旗帜/口号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形式
内容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内容:建设新鲜、
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使用标点符号
北洋政府教育部1920年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训令。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第一首白话文诗《两只蝴蝶》胡适
“她”《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鲁迅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民主
科学
技
术
政
治
制
度
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西方政治制度再到西方思想文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洋务运动
总结提升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开启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
开启政治制度近代化
开启思想文化近代化
派别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
历史事件
结果及影响
阶级
属性
学习层面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课后作业
1.《新青年》最为畅销时,每期的销售量可达16000份,
在全国各地有74处发行所,甚至新加坡也有两处。这一
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民主、科学得到了普及与认同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已经超出国门
D.《新青年》是当时最大的出版物
B
2.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经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C
新文化运动新文学
运动配合着五四运动画
出了一个新时代。
——朱自清
2020-9-10·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