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练习纸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旧知
环节二:
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新授)
环节三:
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环节四:
总结全课,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
(一)课前导练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 )十四 四( )二十八
( )( )五十六 三( )二十一
六( )四十八 七( )四十九
( )( )三十二 ( )八四十八
2.谈话导入:通过刚才的检查,老师发现你们的乘法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老师相信在这节课上,你们会发挥得更好,有没有信心?(生答)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每年的六月有一个节日,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过的。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第八小学的二年级同学可都忙坏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P38情境图)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按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分别在干什么呢?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小朋友在忙着为举行“六一”庆祝会而布置教室时,他们在布置教室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信息,请看大屏幕,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2.理解数学信息,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先来解决准备小旗这一组同学的问题。看到这么多小旗,你能猜一猜有多少面小红旗吗?
师:小红旗在摆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在学生汇报之前说一说“列”和“行”,数一数,一行有7面小旗)
生:有7列,每列有8面小旗,所以我列式:7×8=56,计算这道算式我用的口诀是:七八五十六。板书: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师追问:为什么要用乘法?
(就是求8个7是多少,几个几用乘法计算)说得真好。
师:这么多小红旗怎么挂才能既美观又大方呢?(每行挂得同样多)说得真好,每行挂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3、自学指导:
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挂法,请同桌之间按照这种方法分一分,圈一圈,并完成填空。
生做一做,小组讨论。
指生板演,汇报。
师:都是56面小旗,第一个每行挂7面,可以挂8行,第二幅图每列挂8面,可以挂7列,,挂法不同得数也不同,怎么列式?
指生说,师板演。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方法数出了结果,麻烦不?那我们怎么快速解决这类题呢?(用口诀)56÷8我们要用哪个口诀?板书:七(八)五十六,再计算56÷7时要想谁的口诀?哪个口诀?
4、归纳总结,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小组说一说。
表扬善于总结发现。
师: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可以用这样的三个算式表示呢?
生:两个乘数都相同的不行。
师:善于思考。你还发现什么?
师:刚才我们在做这两大题时,先看的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下面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几,口诀缺几,就商几。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前面的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我们做了49颗星星,分给了7个小组,每组做了多少颗?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
生:49÷7=7(颗)
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想的是那句口诀?
生:七七四十九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四)内化应用,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
(1)师:同学们,今天的内容你学的怎么样啊?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 请打开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谁能很快算出他们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2)你能填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7×□=□ □×8=□ □÷□=7 □÷□=8
深化练习:
2014年2月有28天,合( )个星期。
(五)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今日收获:除数是7、8的除法算式,计算时仍然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7、8的口诀求商
7×8=56(面) 七八五十六
56÷8=7(列) (七)八五十六
56÷7=8(行) 七(八)五十六
设计意图
寻根溯源
知识的生长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共情心,同理心
观察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力,从中抽象出数学信息。
利用图示形象直观演示,使学生更加清晰几行几列,培养抽象能力,为以下除法算式做铺垫。
在交流中 增强集体观念,培养责任心。
在扩展中通过更换问题或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探索能力,也是同理心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通过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交流中增强自信心。
学习在变中发现计算出除法的方法,并引导孩子去探究,揭示数学的本质,也是一个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渗透。
分层练习,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学习力提高的体现。知识与运用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