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
梅岭希信中心小学:马达亚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准备
PPT 、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课桌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那么每天和我们相伴的课桌究竟有多长呢?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测量出的结果又是多长?
学生说方法,师根据回答板书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师:你们用了不同的工具测量,说出来的测量结果也不一样,怎样才能使测量的结果一样?
生:用统一的测量工具。
师:所以你们觉得在测量之前得有个统一的标准?
生:是。
师:那么要想得到一个统一准确的测量结果,用什么测量工具比较好呢?
生:(尺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量课桌的长度”这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课桌的长度,使学生在碰撞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借助直尺,认识cm
1.认识尺子
师:尺子也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它身上藏着许多小秘密呢!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件出示放大的尺子
师:为了让小朋友们看的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了,观察观察和你的尺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尺子)
师:尺子上除了有数字和刻度线,还有什么?
生:字母cm。(板书:cm)
师:cm是厘米的简写,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再一起梳理总结,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接下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基础。】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介绍1厘米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实际上从0到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在尺子上找找老师说的1厘米,找到了嘛?
师:觉得这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哈?
生:很短 生:很小
师:是呀,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师:瞧,老师这有根小棒,观察观察这根小棒,你们猜猜这把小棒有多长啊?
生:1厘米
师:对了,这根小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老师悄悄地把这根放在你们的课桌上,现在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小棒,再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你们多试几遍。
师:哪位小朋友可以给大家介绍下,你的1厘米在哪里?(生示范)
师:你也来试试。1厘米在哪?
师:如果现在我们不借助小棒这个工具,你能比出1厘米有多长嘛?比出来给大家看看。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把你想的1厘米比出来,前后桌互相看一看。
师:你们能把自己想的1厘米剪出来嘛?(能)
(活动要求:1.请用剪刀剪出1厘米长的吸管。
2.剪完后验证一下你剪出的吸管是不是1厘米长。
3.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师:孩子们,尺子上只有0到1的长度是1厘米嘛?还有哪段长度也是1厘米?
生:从1到2的长度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4是1厘米
师:这些都是1厘米嘛?确定吗
师: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师: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从4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
生1:从4到5是1厘米
生2:从4到3是1厘米
3.生活中的1厘米
师:看来大家都懂得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那在我们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找出来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开始吧!
【设计意图: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通过比划、想象、剪一剪、找一找等丰富的活动,使孩子们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孩子们在头脑里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动手测量
拿出学习单
师:首先我们先来估一估。(5厘米)
师:刚才估5厘米的孩子举个小手,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估的?
师:看来估也是有方法的,你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估计,然后让估计准确的孩子交流他的方法,注重估测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意识到估测并不是凭空瞎猜的,而且有方法的。】
师:怎么知道估的准不准呢?
生:量一量
师:那快动起手来量一量,老师将用相机记录下你们第一次量线的过程。
(展示不同量法)
师: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同学不是这样测量的但也是5厘米,这样行吗?你来说说理由。(从整数刻度开始测量)
师:那你们更喜欢哪种方法,从0刻度开始还是从整数刻度开始?
生:从0刻度
师:为什么?
生: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我们测量的方法很多种,但我们可以选择简便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优化思想。】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嘛?
师:那同学们待会回教室可以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来量量我们的课桌。
师:黑板也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想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这条边的长度,你觉得方便嘛?
生:不方便。
师: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更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思考一下。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梅岭希信中心小学 马达亚
《认识厘米》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一重难点来设计的。怎样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建立这一长度观念呢?针对这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1.如何使学生在碰撞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孩子离开尺子,能不能建立起1厘米有多长,如何在这堂课初步培养孩子的量感(长度观念)?3.如何在本节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4.如何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课我进行如下设计: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从“量课桌的长度”这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课桌的长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注重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它的表象的:(1)先给出1厘米的长度,让孩子们观察1厘米,感觉出1厘米很短;(2)借助1厘米的小棒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3)在脑海里想象1厘米(4)剪1厘米长的吸管(5)找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孩子们在头脑里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认识厘米》一课中,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摆放位置发生变化,长度并没有改变,在变与不变中丰富对1厘米的表象认识,但是不足的是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会这一思想,我直接给出了结论。在量铅笔时,让孩子讲出多种测量方法,从而优化出最合适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在这环节中渗透优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