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5 20: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欧庄园
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90%
10%
城市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Stadt Luft macht frei
——德国民谚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在蛮族征战西欧之时,当年繁华的城市走向衰败。罗马就是当年盛况的一个残影。这座在古代有100万人居住的帝国都城,居民数量仅为2万人左右。有时像座鬼城,其中的宏伟建筑已人去楼空。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到14世纪初时,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经历了指数式的大增长。
热那亚
佛罗伦萨
巴黎
伦敦
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时间:
原因:
10世纪
——城市兴起
①农业技术提高
②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③商业贸易发展;
④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相关史事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汇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阅读材料并思考:
新兴城市的特点有哪些?
交通便利、规模小、人口少
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法国琅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是怎样的?
2.琅城成功取得自治权的标志是什么?


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标志: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证书——“特许状”。

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局限性: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市民们更好的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权。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哪些自由权力?
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私有权
自治城市:有权选举城市管理者,设立城市法庭
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从政治角度说,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
农奴和市民生活的不同
说一说
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中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城市居民的来源:
周围农村的农民(或农奴)
早期的城市建筑简陋、环境糟糕、瘟疫横行。周围农村的人为什么愿意到城市生活?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农奴逃离庄园进入自由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身份,也就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城市居民
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手工业者
商人
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作坊也是店铺
市民阶层形成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产生分化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帮工实际上是作坊主的雇佣工人。




防止恶性竞争
维护行业共同利益
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
锁匠行会
面包师行会
丝绸商行会
银行家和
钱币兑换
商行会
羊毛商行会
细呢绒行会
法官司和公证人行会
医生和药剂师行会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公认的,拥有完整大学体系并发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学,始建立于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牛津大学
巴黎大学
三、大学的兴起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
根据材料概括大学兴起的原因
西欧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催开了西欧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学生社团
博洛尼亚大学
自治独立
教师行会
巴黎大学
授课许可证
牛津大学
阅读材料,归纳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的基础是学生组成的社团,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但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负责。
材料二:
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力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1.得到了谁的支持?
2.大学自治表现在哪些方面?
3.大学有哪些特权?
免受地方世俗法官的审判,而须按教会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4.怎么理解大学的特权?
课程:
基础课程:七艺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
博洛尼亚大学解剖教室
从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上,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教会的影响
现实的需要
三、大学的兴起
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的城市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特别是如巴黎大学等著名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
——张斌贤:《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思考:欧洲中世纪大学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大学
孕育产生
促进发展
合作探究: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城市中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材料三:中世纪城市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大学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和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材料二: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经济: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学法指导: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去思考,抓材料关键字句)
课堂小结
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在正确的选项后画√)。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选拔官吏的需要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1.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代欧洲的城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而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是在( )
A.10世纪  B.11世纪  C.12世纪  D.13世纪
随堂训练
C
A
3.西欧城市取得自治权的方式主要有(  )
①选举 ②用金钱赎买 ③和封建主进行谈判 ④通过武力斗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1、12世纪哪一历史史实( )
A.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B.琅城市民反侵略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
D.这里是罗马政府的古战场
D
A
5.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庄园的出现 D.城市的兴起
6.在中世纪,从事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获得下列哪一机构的特别许可( )
A.教会??? B.行会? ?? C.国王??????D.大学学校?
7.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是( )
①城市的复兴 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③市民阶层的需要 ④教会的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