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1
2
3
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重点: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难点: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学习目标
日本盛行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更特别崇拜太阳神——“天照大神”,认为天照大神造就了日本诸岛。
富士山是日本较高的山峰,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它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
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被日本视为“国花”。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北海道
本
州
四国
九州
平安京
奈良
大和兴起的地方
一、6世纪前的日本
①1世纪,日本岛上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②2世纪,就有100多个国家;
③3世纪,大和兴起;
④ 世纪,在 中部兴起的 基本实现统一。最高统治者称 。
大和国实行部民制。
①大王依靠 统治全国。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 的形式组织生产。
③ 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 。
部民制是日本大和国时期实行的一种奴隶制。 “部”是王室成贵族所有的奴隶的集体称谓,一般按照不同的工种和所属的主人不同,会用不同的称谓来区分,比如,负责警卫工作的人被称为韧负部;负责看守山林的被称为山部;负责做饭的膳部:负责饲养的豚养部、马钢部等。很多部民名字之前会带有此贵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所属的主人是谁,比如其中些比较大的部有大仲部 、苏我部等。
日本
社会结构
大王
贵族
部民
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贵族有私有领地,依靠部民生产。
奴隶社会
日本
经济结构
田部
农业
海部
海洋捕捞
织锦部
锻冶部
中国、朝鲜移民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大王,什么时候起改成了天皇?请大家队“相关史事“中去寻找答案。
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称自己为“东天皇”。
由此可见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流十分频繁,没有中断过。
6世纪后的日本社会面临危机,统治阶级只得考虑寻找新的出路,于是,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改革的原因?
阅读史料:
①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内部原因)
1.大化改新的原因(背景)
二、大化改新
②国际: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外部因素)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的时间和人物是谁?
3.大化改新是仿照什么来进行进行改革的?
从646年开始
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
孝德天皇。
7世纪中期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在中国汉代史籍中,日本人被称为“倭”。唐朝时,其汉名变为“日本”。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c.统一赋税。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即班田收授法)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2.大化改新的内容 措施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大化改新的影响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地方
中央
政治
经济
日本大化改新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设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中国隋唐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道、州、县
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二官八省制
日本善于学习,长于模仿。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1.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2.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3.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汉倭奴国王金印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想一想
文字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服饰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建筑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寳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钱币
长安大慈恩寺
唐招提寺
日本仕女图
唐 仕女图
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的启示
要开放;要善于学习。
要注意保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对中国的启示: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重视教育、不断创新。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形成封建庄园
大庄园享有什么特权?
不输不入
造成什么危害?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武士: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集团: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更强大的豪强贵族旗下,组成武士集团。
源氏
平氏
击败
幕府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
背景:
武士与武士集团的形成
成员主要是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
幕府统治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建立时 间:
建立者:
建立标志:
12世纪晚期(1192年)
源氏首领源赖朝
权力: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影响: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幕府的最高统治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幕府统治共历三朝。1192年-1333年为源赖朝的镰仓幕府时期;1336年-1573年,为足利尊氏开始的室町(tīng)幕府统治时代;1603年-1868年,为德川家康开始的江户幕府时代。
(1)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2)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古代日本的武士
镰仓时代的武士
切腹
腰间佩利刃
武士道的思想带给日本的好处就是:整个民族的团结一气。在最近百年里,日本就是靠着这种思想,不断的发展自己。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古代日本
统一:
大化改新
背景:中国文化的直接影响着日本
时间:646年
内容:政治上(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经济上:国有、颁地、统一赋税
意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的形成
府统治的建立:12世纪晚期,源赖朝,镰仓
武士道
5世纪初 , 大和统一日本
课堂总结
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B.统一日本本土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
B
B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