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提升文言素养。
2.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3.思考孔子的现代价值,汲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学法指导:
1.先秦文言文诚然不好理解,但同学们要学会迎难而上,首先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再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论语》十二章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需要反复咀嚼,直至领会。
3.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当代人的个人修养,认真思考在这瑰丽的传统思想中,哪些是我们该接受的。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2.文体知识??——语录体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孔子及《论语》。
2.反复朗读,直至初步会背诵。
3.结合注释,先口译后笔译全文。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
(2)《论语》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
及其弟子的
的书,与 、 、 合称“四书”。?
2.词语活用是古文常见的语法现象,请分析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活用现象。
①学而时习之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传不习乎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饭疏食饮水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⑦温故而知新
3.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中导读】
一、听读课文,标注节奏
温馨提示:
(一)注意生字的注音
(二)注意朗读的节奏
二、自由读文
温馨提示:
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三、译文赏句
1.老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字词解读法:单”变“双”。如:
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2.同桌合作翻译。
(1)子(
)曰(
):“学而(
)时(
)习(
)之(
),不亦说(
)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
)而(
)不愠(
),不亦君子(
)乎?”
(《学而》)
译文:
探究:
①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明确:
②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为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
(《学而》)
译文:
探究:
①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这句话你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③我们应怎样做人?
明确: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
)矩(
)。
译文:
探究:
①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②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矣。”
(《为政》)
译文:
探究:
①“知新”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②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学而(
)不思(
)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译文:
探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6)子曰:“贤哉(
),回(
)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
理解: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学习态度)
探究: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明确: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雍也》)
译文:
探究:①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明确: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讲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
明确:
③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明确:
(8)子曰:“饭(
)疏食(
),饮水(
),曲(
)肱(
)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
探究: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明确:
(9)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
)其善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译文:
理解:本章讲____________: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探究: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明确:
(10)子在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子罕》)
译文:
探究:这句话是孔子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
(11)子曰:“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
探究:这句话是孔子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
(12)子夏曰:“博(
)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理解:本节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____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____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______”了。
探究: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明确:
四、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2.古今异义:
①学而时习之(古义:_______;今义:时间)(古义:________;今义:学习)
②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_____;今义:一日)(古义:_________,虚数;今义:数词,三)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_______;今义:相信)
④温故而知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过去的,老的)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善良)(古义:__________;今义:跟从)
⑥可以为师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_____________;形容词做名词,________________)
③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_________)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①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归纳:
(1)___________: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___________: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___________: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
(4)___________: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5)__________________: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___________: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_______________: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8)___________: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五、学习检测(PPT)
六、内容归纳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文中批注)
七、深入探究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明确:
2.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
明确: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明确:
4.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自由发表意见)
5.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
6.《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
八、拓展延伸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九、作业布置
1.熟背全文。
2.任选下列一则名言警句,写一写你的感受。
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日三省吾身 ?
(4)不逾矩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划线句从哪个方面赞扬颜回的什么?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提升文言素养。
2.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3.思考孔子的现代价值,汲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学法指导:
1.先秦文言文诚然不好理解,但同学们要学会迎难而上,首先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再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论语》十二章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需要反复咀嚼,直至领会。
3.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当代人的个人修养,认真思考在这瑰丽的传统思想中,哪些是我们该接受的。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2.文体知识??——语录体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孔子及《论语》。
2.反复朗读,直至初步会背诵。
3.结合注释,先口译后笔译全文。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
(2)《论语》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
及其弟子的
的书,与 、 、 合称“四书”。?
答案:(1)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2)儒 孔子 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
2.词语活用是古文常见的语法现象,请分析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活用现象。
①学而时习之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传不习乎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饭疏食饮水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⑦温故而知新
答案:①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⑤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⑦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3.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中导读】
一、听读课文,标注节奏
温馨提示:
(一)注意生字的注音
(二)注意朗读的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自由读文
温馨提示:
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三、译文赏句
1.老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字词解读法:单”变“双”。如:
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2.同桌合作翻译。
(1)子(
)曰(
):“学而(
)时(
)习(
)之(
),不亦说(
)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
)而(
)不愠(
),不亦君子(
)乎?”
(《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探究:
①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明确:“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②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章:讲学习的方法和个人修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为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探究:
①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这句话你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
③我们应怎样做人?
明确:要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做到慎独。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
)矩(
)。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探究:
①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由教师直接讲解)
明确: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②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矣。”
(《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探究:
①“知新”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展。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②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课,领悟新知。
(5)子曰:“学而(
)不思(
)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探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6)子曰:“贤哉(
),回(
)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
探究: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明确:因为颜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探究:①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明确: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讲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
明确:顶真
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③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
(8)子曰:“饭(
)疏食(
),饮水(
),曲(
)肱(
)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探究: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9)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
)其善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理解: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探究: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明确: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0)子在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探究:这句话是孔子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河流,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忠告自己,也在忠告弟子和后人,要珍惜大好时光。
(11)子曰:“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探究:这句话是孔子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运用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2)子夏曰:“博(
)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理解:本节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探究: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明确:“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四、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通“悦”,
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2.古今异义:
①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②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次,虚数;今义:数词,三)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④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⑥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
②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③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
④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①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②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成语归纳: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
(4)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8)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五、学习检测(PPT)
六、内容归纳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
第一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第二章: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三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第六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即学习)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讲学习态度,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第九章: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十章:是孔子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谈学习态度。
第十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第十二章: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修养的方法。
七、深入探究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明确:“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子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2.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
明确: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明确: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
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4.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观点一: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观点二: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迷失了自我。
观点三:我不十分赞同上述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摈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5.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6.《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八、艺术特色(直接由教师讲述)
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2.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3.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
九、拓展延伸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十、作业布置
1.熟背全文
2.任选下列一则名言警句,写一写你的感受。
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吾日三省吾身 ?
(4)不逾矩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划线句从哪个方面赞颂颜回的什么?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1.(1)同“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3.忠 信 习 品德
4.从学习态度上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5.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