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冲刺卷第三章 声 word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冲刺卷第三章 声 word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5 15: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我们在室内能辨别出室外有哪几个同学在谈话,其原因是
?
A.
每个人说话的声调不同
B.
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C.
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
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
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3.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色
音调
B.
音色
响度
C.
音调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4.
“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5.
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
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用“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通能量
7.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8.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
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
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
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
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9.
一位同学在听诗朗诵,下列声音不是噪声的是
?
A.
有人在周围大声吵闹
B.
窗外高音喇叭发出的声音
C.
录音机里朗诵的声音
D.
录音机里的“嚓、嚓”声
10.
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B.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指标
D.
摩托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2分)
11.
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12.
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
13.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4.
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消除和减弱噪声对我们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属于消声的是
?,属于隔声的是
?,属于吸声的是
?。
(1)学校、医院和图书馆附近不设农贸市场和噪声严重的工厂
(2)一些娱乐场所的舞厅、练歌房安装隔音板
(3)在市区禁止或在指定区域限放烟花爆竹
(4)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和商贩叫卖
(5)市内环绕的高架路安装隔音板
(6)在学校及住宅小区的周围植树造林
(7)王聪同学听到邻居家有吵闹声’影响学习,他除关上门窗外又放下窗帘
15.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
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
宽的林带可降低
,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
中降低噪声的。
16.
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增加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保持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发现钢尺振动变
?(选填“快”或“慢”),
?(选填“音调”或“响度”)变低。
17.
根据人的感觉,通常把声音分成
?

?,“悦耳动听”的声音我们认为是
?,“吵吵嚷嚷”的声音我们认为是
?.
18.
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一频率为
的声波,经过
后收到回波。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
,此处海水深
?
,如果已知人耳听力频率范围为
,则人耳
?(选填“能”、“不能”)听到此声音。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2分)
19.
如图,说明如何减弱城市交通噪声的传播。观察其他场所,提出减弱各种噪声传播已经采取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20.
现在手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地位,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这样不仅不会干扰他人,听音效果也更真实,但是长时间戴耳机会对听力产生危害。请以
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做一个“常戴耳机对听力的危害”的研究报告。小贴士:可以对常使用耳机的同学进行关于听力变化的调查,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21.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
秒听到雷声,根据空气(
时)中的声速
,求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是多少米?
22.
已知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一列火车在距车站
千米处,车轮与铁轨撞击的声音分别由铁轨和空气传到车站,求在车站听到的两次撞击声的时间差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米/秒)?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解析】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振动的频度越慢,音调越低,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会场,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故B错误;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正确。
3.
C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4.
C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5.
B
【解析】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声音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
6.
C
7.
C
8.
D
9.
C
【解析】有人在周围大声吵闹,对同学听诗朗诵造成了干扰,属于噪声,A不合题意;窗外高音喇叭发出的声音,对同学听诗朗诵造成了干扰,属于噪声,B不合题意;录音机里朗诵的声音,对同学来讲是需要听到的,不属于噪声,C符合题意;录音机里的“嚓、嚓”声,对同学听诗朗诵造成了干扰,属于噪声,D不合题意.
10.
C
第二部分
11.
音色
12.
音调;慢
13.
甲和乙;甲和丙
【解析】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14.
(1)、(3)、(4);(2)、(5)、(7);(6)
15.
无规则振动;传播过程
【解析】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公路两侧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6.
慢;音调
【解析】实验中可以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17.
乐音;噪音;乐音;噪音
【解析】根据人的感觉,通常把声音分成乐音和噪音,乐音听起来悦耳动听,发声体振动时有规律;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发声体振动时无规律;所以“悦耳动听”的声音我们认为是乐音,“吵吵嚷嚷”的声音我们认为是噪音
18.
;不能
【解析】从超声波发出到接到回波,水深是声音的传播路程的
倍;水中的传播速度
,。

可得,

人耳的听觉范围为
之间,故频率为
的声波,人耳不能听到。
第三部分
19.
种植树木、绿化环境、吸收交通噪声;小区内禁止鸣喇叭,是通过控制噪声源来有效地控制噪声。
20.
本题为长期实践题,建议与学校其他实践活动相整合进行,成果以小论文或
形式交流展示,评价重在学生的参与过程。本题应在这一节的第
课时布置。
第四部分
21.
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为
【解析】因为

所以打雷处到人的距离:。
22.

【解析】,所以在车站听到的两次撞击声的时间差是
秒。
第5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