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试卷第三章 声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试卷第三章 声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5 15: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
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C.
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2.
关于声现象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B.
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
的速度传播
C.
医生用
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
D.
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3.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色
音调
B.
音色
响度
C.
音调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4.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5.
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刚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下表可知
?
A.
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
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
D.
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6.
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源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同时停止
B.
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利用
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8.
如图所示,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B.
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C.
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
D.
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
9.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A.
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
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
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
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10.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2分)
11.
我们把
?、响度、
?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12.
蜜蜂飞去采蜜时,双翅每秒振动
次,采蜜后双翅每秒振动
次。则蜜蜂飞去采蜜时双翅振动的频率是
?赫兹。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
?的高低来判断蜜蜂是去采蜜,还是采了蜜回巢。
13.
如图所示,城关四中的同学们用手拨动塑料尺,探究声音的特性。用力拨动塑料尺,使塑料尺
?增大,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随后,同学们又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时,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有何变化:结果发现: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
?,
听到的声音
?,
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
?,
听到的声音
?,
由此可知:
?高低受物体振动快慢影响,我们把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
14.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地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正在复习功课的小明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
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
?
处减弱噪声。
15.
如图中,从波形上看
?图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
宽的林带可降低
,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
16.
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越高。
17.
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
是乐音的波形,图
?
是噪声的波形。
18.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
;声呐系统测海深是利用
?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传递
?

填“信息”或“能量”)。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2分)
19.
夜间某校学生已入睡,校园附近有一歌舞厅还在营业,娱乐的人们情绪越来越高涨,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其中晓芸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小鸣同学索性用被子蒙住头,小飞同学气不过,穿好衣服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请你分析她们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什么?
20.
现在手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地位,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这样不仅不会干扰他人,听音效果也更真实,但是长时间戴耳机会对听力产生危害。请以
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做一个“常戴耳机对听力的危害”的研究报告。小贴士:可以对常使用耳机的同学进行关于听力变化的调查,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21.
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
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2.
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欲测量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甲乙选中的铁轨长
,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于是小明在铁轨一端敲击,小军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响的时间问隔为
,求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C
【解析】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医生用
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故C正确;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D错误。
故选:C。
3.
C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4.
C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5.
B
6.
B
7.
C
8.
C
【解析】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故和音调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此时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故和音调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即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符合题意;
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即可以改变空气柱的振动快慢,即和音调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9.
C
【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
10.
B
【解析】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戴耳机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第二部分
11.
音调;音色
【解析】声音有三大特性,称为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2.
;音调
13.
振幅;频率越慢;音调越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音调
14.
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15.
D;传播过程
【解析】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故D为噪声;种植林带,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的。
16.
音调
17.
甲;乙
【解析】乐音的波形图比较规则。
18.
;超声波;信息
【解析】(1)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可得,海洋的深度为

(2)声呐系统测海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第三部分
19.
晓芸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小鸣用被子蒙住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小飞是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
本题为长期实践题,建议与学校其他实践活动相整合进行,成果以小论文或
形式交流展示,评价重在学生的参与过程。本题应在这一节的第
课时布置。
第四部分
21.
【解析】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

可得,打雷处距观察者的距离:

22.
【解析】由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时间为:;
所以,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为:;
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第6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