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初中语文课件
部编版
七年级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唐)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散步
莫怀戚
叙事散文
目标导航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能力目标:学习“以小(故事、细节、情节)见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的写作方法。领悟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新知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作者简介
自学检测
读准下列的字的读音:
xìn
fú
fēn
qí
qǔ
jué
yí
shà
liǎng
quán
lín
lín
信
服
分
歧
取
决
一霎
两
全
粼
粼
áo
nèn
熬过
嫩芽
gè
dé
qí
suǒ
各
得
其
所
累
劳累
果实累累
罪行累累
lèi
léi
lěi
相信并佩服。
(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
安顿。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初读课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体裁:事叙散文——记叙文
初春
田野
“我”、母亲、妻子、儿子
散步
技法回顾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
1、作者在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在散步途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表示人物关系?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
儿子
走小路
分歧
我
听从
听从
妻子
走大路
听
从
责任的重大
散
步
委屈
3、散步途中发生怎样的分歧?“我”是如何处理分歧的?
平顺
有意思
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和谐
整体感知
1、散步中,发生了分歧,为什么我决定要委屈儿子?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她高大的父亲,妻子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赏析感悟
设想一下:
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小结: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结果怎样?
母亲决定改走小路。
问题
为什么“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一波未平又一波
结局
一家人田野温馨散步。
研讨思考
2、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认为谁做得最好?
“我”:孝顺、体贴
“我”的母亲:温和慈祥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活泼可爱、聪明懂事
研讨思考
3、说说这一家四口中,谁的权利最大?谁又真正具有决定权?
权利一样大
主旨
互敬互爱、理解谦让、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研讨思考
4、“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又蹲下来,背起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理解这句话?
“世界”一词大词小用,表面上看,“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是害怕他们摔倒,但其实是尊老爱幼的表现。
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三代人构成生命的整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课堂小结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品析特色
语言特色:1、含义丰富,以小见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夸张)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
爱护幼小的生命
承前启后
人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小
事
中
心
以小见大
散
步
尊老爱幼
小结写法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
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第4段:
第7段:
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菜花、桑树、鱼塘
品味赏析
2、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
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品味赏析
第4段
意境:
蓬勃的生机
哲理:
珍爱生命
第7段
意境:
春天的召唤
哲理:
热爱生活
(2)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第4段
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了熬过严冬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体现对生命的珍视。
第7段
小路的远景写出了春天的气息,烘托了散步的温馨和快乐,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品味赏析
品析语言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品析语言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寒冬。
熬:忍受,艰苦支持。由“熬”字我们可以想像母亲过冬的艰难,也可以想像“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写甲与乙二者时,说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构造出这样的妙句。
品析语言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
形式对称
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
内
容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技法点拨
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课堂总结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记叙了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生动表现了家庭的和美温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也点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人生责任和使命。
孩子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小
事
大道理
以小见大
散
步
尊老爱幼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篇小作文,以“亲情”或者“友情”为话题,字数200左右。
2、在课外阅读中,找一些类似的文章,和同学一起分享。
3、大家想想自己知不知道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生日,不知道的回家问一下,记在心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