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四)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四)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5 20: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三个人的步行速度:甲
,乙
,丙
,步行速度最小的是
?
A.

B.

C.

D.
一样大
2.
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用黑布把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
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B.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C.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
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3.
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4.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以下不属于噪音的是
?
A.
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富有感情的领读声
B.
夜晚熟睡中,忽然听到了吹奏唢呐的声音
C.
上政治课时,从音乐教室传来的悠扬的歌声
D.
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
5.
下面的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桌面的一端放一块表,把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可以听到表的嘀嗒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人潜没在水里,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
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敲击钢管听到两次声音,说明声音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
6.
用钢琴和手风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听起来感觉不同,其原因是
?
A.
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B.
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
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7.
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估测一些物理量,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
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宽度大约为
B.
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为
C.
学生正常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D.
老师上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
分贝
8.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可知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无关
9.
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1.
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
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
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2.
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3.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A.
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
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
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
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14.
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
A.
低于
赫兹
B.
高于
赫兹
C.

赫兹之间
D.

赫兹之间
15.
在测量小车从斜坡上滑下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若小车从顶端放开时计时迟了一点,而到达斜面底端计时准确,则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将会比真实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D.
没有影响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如图是一个商场内的双向自动扶梯,站在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小红同学,若以站在匀速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晓军同学为参照物,她是
?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7.
请选择对应环境的声音的大致声级。
正常说话
?;
睡眠的理想环境
?;
汽车鸣笛
?;
电锯工作
?;
如果人长期生活在
?
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A.
B.
C.
D.
18.
把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
?.
19.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演唱会上嘹亮的歌声
B.机场附近居民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C.人睡时,附近有人大声唱歌
D.教室里老师声音洪亮地讲课
E.工地上电钻、切割机的声音
F.安静的图书馆里有人在闲聊
20.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那么
匝铜丝的宽度为
?
,铜丝的直径为
?
。如在将系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偏大
偏小
不变)。
三、计算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
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多远?
22.
元旦节时,许多城市在广场燃放礼花。礼花在几十米的高空爆炸,响声巨大,并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如果你看到色彩和听到声音前后相差的时间为
,那么,你离广场大约有多远?(取声速为
23.
一辆长
米的客车,以
米/秒的速度通过长
千米的隧道,求客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24.
一辆汽车以
的速度行驶在公路上,前方有一座高山,驾驶员为了确定到山的距离按下喇叭,
中后听到了回声,请问此时驾驶员距离前方高山的距离?(空气温度

25.
小胡和小吴两位同学欲测量一段铁路轨道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但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于是小胡站在欲测轨道的一端,小吴站在另一端,小胡用锤子敲一下铁轨,小吴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
秒,这段铁轨长多少米?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2.
C
【解析】蝙蝠的视力很差,蝙蝠主要通过自己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蝙蝠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进行定位,判断物体的形状。
3.
A
4.
A
【解析】上课的目的就是要老师讲课,所以A不属于噪声;
熟睡中,忽然听到了吹奏唢呐的声音,影响人们睡眠,B
属于噪声;
上物理课时,从音乐教室传来的悠扬歌声,影响学生听课,C属于噪声。
图书阅览室的说话声,影响人们看书,D属于噪声;
5.
C
6.
C
7.
A
【解析】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
左右。故A符合实际;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
跳动的次数在
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故C不符合实际;
相对舒适、安静的环境声音在
左右,老师讲课的声音响度略大一些,在
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8.
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一定,所以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ABC错误,D正确为答案。
9.
A
【解析】由题意小鸟从树上飞到地面啄食一会儿,又飞回出发的位置。
可知,小鸟出发和飞回的位置相同,故能大致反映小鸟的运动情况的图象为
A。
10.
D
【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即“闻其声而知其人”,不是响度,故
A
错;
“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指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
在学校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
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11.
B
12.
B
【解析】老师说声音大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听的更为清楚,增大声音的响度。故选B。
13.
C
【解析】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虽然没有环境污染,但是也有噪声污染。故A、B、D错误。
14.
D
15.
A
第二部分
16.
运动
【解析】小红乘自动扶梯上楼,相对于站在匀速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晓军同学来说,他们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她是运动的。
17.
B;A;C;D;C
18.
机械运动
【解析】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都是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9.
BCEF
20.
;;偏小
【解析】刻度尺上
之间有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线圈左侧与
对齐,右侧与
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
;数出线圈的圈数为
,所以铜丝的直径为

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小,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小。
第三部分
21.
运动员离对面的山崖
【解析】运动员发出的声音传到山崖的时间:



22.
【解析】由
得:
距广场的距离

23.

24.
【解析】汽车的速度

得,在
的时间内,
汽车行驶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距离:;
设驾驶员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

则:
所以

此时驾驶员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25.

第3页(共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