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
265224 山东省莱阳市羊郡中学 于启斋
A卷(基础篇)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含羞草受到震动,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A.反射活动 B.应激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能剧烈运动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生物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A.营养物质→鼠→蛇→鹰 B.大米→鼠→蛇→人
C.青草→鼠→蛇→鹰 D.阳光→草→鼠→蛇→人
4.“螳螂捕蝉,麻雀在后”描述的是 (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叶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食物链被破坏 D.网罩影响草的光合作用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D.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7.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8.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草地 B.小鸟、鹰及所有与其生存相关的动物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D.一片田地中的所有老鼠及庄稼
9.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则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 .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10.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生物群落 B.生物圈 C.生态系统 D. 种群
二.我会填空与简答(共20分)
11.(10分)右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
⑵图中①箭头表示植物与虫的关系是 。
⑶图中③、④、⑤三个箭头表示 。
(4)图中的⑥分解产生的物质是 、 、 ,能参入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5)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
(6)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还需要 等非生物条件。
(7)如果将草地用网罩起来,一段时间后,数量增多的是 ,数量增多的原因是
。
(8)如此草地常时间用网罩住,则 将大量死亡,导致原来的 被破坏。因此,我们要按 办事。
12.(10分)下表是某同学在校园测得的一天中的湿度数据(单位:%),请你根据数据作答。
早晨(湿度值) 中午(湿度值) 晚上(湿度值)
草地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80 89 96 88.3 75 72 74 73.5 94 96 98 96
在坐标纸上绘出一天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图。
从表中反映出的情况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这位同学的结果能不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若不能,请你帮助他完善设计。
。
B卷(扩展篇)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蝴蝶 ②珊瑚 ③黑木耳 ④智能机器人 ⑤流星 ⑥青苔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⑤ D.④⑥
2.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方法属于 ( )
A.实验法 B.文献法 C.观察法 D.分类法
3.下列哪项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生命活动? ( )
A.对外界刺激发生发射 B.消化食物 C.进行细胞分裂 D.发生遗传变异
4.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把鼠妇数量的一半置于较暗环境,另一半置于较明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个数 ( )。
5.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6.在下列事物链中,假设蚱蜢和鼠从绿色植物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9.某海中小岛上有这样一条食物链:草→鼠→蛇,若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蛇传染病,造成小岛上的蛇全部死亡,几年后鼠的数量变化图像应该是 ( A )
10.下列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 )
二.我会填空与简答(共20分)
11.(10分)右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 ,
它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此食物链中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含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
(4)此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消费者是 。
12.(10分)某学生在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个铁盒内。左侧放潮湿土壤。盘上盖不透光纸板;右侧放干燥土壤(土壤除水分含量不同外,其他性质与左侧相同),盘上盖玻璃杯(如图)。
将20只鼠妇分别放入铁盘左右两侧中央处。
观察:一会儿鼠妇都集中到了左侧。
结论:鼠既然喜欢黑暗环境,也喜欢潮湿环境。
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是否合理? 。请说出理由:
。
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
。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答案
A卷(基础篇)
一.我会选择
1. B 2.D 3. C 4.A 5.C 6.B 7.D 8.A 9.D 10.C
二.我会填空与简答(共20分)
11.(1)植物 虫和食虫鸟 细菌、真菌 (2)捕食关系 (3)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 (4)水 二氧化碳 无机盐 (5)植物→虫→食虫鸟 (6)空气 水 土壤
(7)虫 失去了食虫鸟的控制 (8)草 生态平衡 生态规律
12.(1) (2)草地在一天内傍晚湿度最大,中午最低。 (3)不能。因为没有设置对照,就不能说明问题。要增加裸地和灌木丛处的空气湿度值作对照
B卷(扩展篇)
一.我会选择
1. A 2. C 3. D.植物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但不是发射;寄生生物不许消化食物,直接吸收寄主体内营养;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每一种生物繁殖,都能将遗传信息传递下去,发生遗传变异。 4. D.实验起初,鼠妇会各处跑,较暗和较明亮的环境中其数量会不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鼠妇就会定格在较暗的环境中,数目恒定。 5. B 6. A 7. C 8.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解读图可知:丙数量最多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其食物链是:丙→甲→乙→丁。所以当乙增加时,甲减少,而丙、丁增加。 9. A 10. A
二.我会填空与简答
11.(1)呼吸 (2)腐生细菌和真菌 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 乙→丙→丁 丁 (4)乙 丙和丁
12.(5)不合理 在原装置中,鼠妇的分布不能说明是光的影响还是土壤潮湿度的影响。要观察某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只能该因素是变量,其他因素相同。
(6)若要证明“鼠妇喜欢黑暗环境”,则左右两侧应都放潮湿土壤;若证明“鼠妇喜欢潮湿环境”,则左右两侧应都应盖不透光的纸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