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1)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5 21:1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在探究中体会测量密度的方法,同时密度的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本章的一个主干知识,同时也在物理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并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具体数量关系,体会比值法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比值定义法,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2、密度单位的换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质量、体积的概念,同时也学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这个可以作为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有关密度的前概念,只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将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学习积极性高,动手操作欲望强,但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弱,所以,为学生设置有效、直观的探究情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水,托盘天平(配套砝码盒)、巧克力、大泡沫、砖块、小铁块
ppt
excel表格
教学过程
全班按测量材料的不同分为4大组,分别测量铜块、铁块、铝块、水。其中4人为一小组。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图片:相同体积的铜铁铝木,引导学生从外观上进行鉴别。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人们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和鉴别不同的物质。
【师生互动】找出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中的木块;找出相同质量的铁块和橡皮泥中的橡皮泥。从中得出相同体积可以比较物质的质量,相同质量可以比较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展示教具:相同包装纸包起来的体积不同的铜块、铁块、铝块、木块、巧克力,设置悬念,如何在不拆开包装纸的情况下,鉴别出巧克力。
师生共同总结,物质在体积不同的时候,质量也不同,所以鉴别难度大。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具体的关系?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具体关系
初步生活体验: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师生互动】冲突感受:让学生上台依次提起事先准备好的小型(铁块)、中型(砖头)、大型(泡沫)礼品盒,让学生感受到体积越大,质量不一定大,由此得到生活体验得出的规律有局限性,需要进行科学探究得出准确规律。
【学生探究活动】定量测量: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表格1
(首先完成的同学将得到未知材料的优先选择权)
学生上台讲合作探究得出的数据填入excel表格中,完成数据共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种材料的数据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材料间的数据的变化规律,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不同
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比值是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不同种类这个比值不同,所以可以用来反映物体的一种特性。
环节三:总结归纳,得出密度概念
一、密度ρ
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变形公式:m=ρV,
单位:kg/m3
g/cm3
换算关系
1g/cm3=103
kg/m3
展示一些常见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并由此分析与学生数据的差别,讨论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存在,所以实验中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4、物理意义: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表示每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由这种物质本身决定,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
环节四、应用与巩固
解决问题:
为什么前面我们所拿的体积最大的盒子,质量反而很轻?生:密度小
【学生探究活动】现在我们能鉴别这些体积不同的物体到底是什么了吗?生:用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密度,再填入表格2
学生进行测量再对比密度表,写出结论,并当场校验。
课堂练习
例题1、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剩余蜡烛的【

A.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
B.质量和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例题2、一些电影镜头中高墙倒塌压在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实际拍摄中,倒塌的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体最可能是什么【

A.泥土砖块
B.金属块
C.泡沫塑料块
D.水泥砖块
例题3、生活中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A.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A.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大
A.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例题4、某人获得一尊“金佛”,测得其质量为4.45kg,体积为500cm3,它是真金的吗?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环节五、教学反思
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总的教学思路:  
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重难点的突破:  
1、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会应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并通过计算机中的excel自带的功能,自动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提高课堂效率,要求每个小组通过探究就课本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比较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实验结束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并进行了交流:?
??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的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它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g/cm3
与kg/m3单位的换算过程没有作强调,否则难点集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本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区别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偏长,没有反馈练习,不能知道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本节学习,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还不熟练,需要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巩固拓展。  
3、在本节习题课中,还需要补充体积单位换算知识,让学生熟练m3、dm3、
cm3的换算关系,还要明确l、ml的换算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