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6.1第一节 力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6.1第一节 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5 21: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6.引导学生用身边物体多作些小实验,去亲自体验,去感受“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视频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
难点:
(1)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
(2)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体验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教具准备
教师教具准备:弹簧、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毛皮、橡胶棒、泡沫球
学生教具准备:刻度尺15个、弹簧15个、橡皮筋15个、橡皮泥15个、小车15个、气球15个、乒乓球15个、饮料瓶15个、
(四)教学方法
归纳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探究法
(五)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思考、归纳、实验、交流讨论、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容容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身边的预设
[]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
(1)举重比赛
游泳比赛
图片展示:撑杆跳
师:播放的视频和图片都涉及到力的现象,力现象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是,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板书】第一节

【板书】一、力是什么
观察与思考
?
通过身边的力现象引起学生思考:力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力是什么
1.展示现象
(1)用课件展示推土机推泥土,渔翁拉鱼网,运动员举起杠铃,小象压跷跷板与力有关的现象
(2)
师: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3)演示实验:N极排斥N极,带静电的塑料板吸引泡沫球
结论: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
观察图片、感受、思考
观察日常生活中力现象,感受这些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析现象:
推土机、渔翁、运动员、小象、N极、带静电的橡胶棒是物体
泥土、鱼网、杠铃、跷跷板、N极、泡沫球是物体
推、拉、举、压、排斥、吸引是物体之间的作用
观察实验
教师和学生
一起分析
分析、归纳各种力现象的共同点
归纳总结
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的地方:一个物体——作用——另一个物体。
归纳: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通常用F
表示
【板书】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符号:F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并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得出力的概念
4.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1)师:凡是讨论力现象,总会涉及两个物体,思考:这两个力的作用一样吗?
(2)举例:推土机推泥土,提问:谁施加力?谁受到力?
学生交流讨论:推土机施加力,泥土受到力
结论: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做一做:指出视频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板书】3、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0
思考,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
能指出力现象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如果你手挤压圆珠笔尖,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2)如果你用力,感觉怎样?做一做,并思考为什么?
亲自体验并思考
通过事例思考并引入下一部分内容,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1)如果你穿着溜冰鞋去推墙,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2)如果你用力推墙,结果会怎样?
(3)视频播放:
思考:人为什么后退?
回答引起现象的原因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归纳并总结结论
由事例上升为理论
4.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观察图6-2,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分别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小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板书】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观察、思考
理解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图片展示: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生讨论并回答:
观察、讨论、思考
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师演示:用力拉弹簧
用力拉弹簧,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也拉手。观察: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了。思考:力作用在弹簧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还会产生其它效果吗?
观察、思考
学生思考,引入下一节
3.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利用手中的器材做一做,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板书】三、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交流、讨论
通过实验猜想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回答:
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步得到结论
3.观看视频: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思考:图片说明什么问题?
【板书】1、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观察、思考
明确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理解
形变
思考:手按桌面,桌面发生形变了吗?
老师用微小演示仪演示
观察
加强理解
5.观看视频: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思考:图片说明什么问题?
【板书】2、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观察、思考
明确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理解
6.思考:什么情况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视频展示:
学生明确: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速度大小改变、速度方向改变
思考:什么叫运动状态不变?
学生明确: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思考
明确什么叫运动状态改变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顾并体会过程和方法,巩固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
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布置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学生思考,解决。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认识杠杆
1、杠杆的概念:
2、杠杆的五要素:
3、力臂的画法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校:九中
教师:马骏刚
时间:2014、4、4
1
用心
爱心
专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