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观看刘翔110米栏比赛视屏,交流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1.创设情境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2秒内能跑80米,海里游得最快的是旗鱼3秒可游83.4米,天空中飞得最快的是雨燕1秒能飞48米,问谁是动物界运动最快的?
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2.速度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环节四】速度应用
例题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
110m
跨栏金牌,成绩是
12.91s。这项奥运会纪录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
3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
(教师指导学生解计算题,规范解计算题步骤。)
例题2:通过速度表和里程牌,求到达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环节五】匀速直线运动
1、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
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来计算,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
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环节六】速度大小的另一种比较方法----图像法.
【环节七】生活·物理·社会
【环节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