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页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刻度尺、放大镜、白纸板、老花镜、近视镜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 生 互 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引
入
新
课
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光现象的基本知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面镜?
生:思考并回答:
师:我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镜子?
生:思考并回答: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
师:它们和面镜相同吗?
生:不同
师:老师手里有一副老花镜和一副近视镜,它们和生活中的这些镜子一样都是透明的所以我们把它叫透镜,透镜在生活中之所以应用这么广泛,就是因为它对光有一定的作用,具体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第一节
透镜
复习上一节知识
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看有什么不同。
生:方法一
摸: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需注意: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请先用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
师生总结: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手摸来区分透镜,接下来我们用另外一种方法“看”来区分透镜。
生:动手操作加以区分,然后回答。
师:戴近视镜的同学把你的眼镜借一下,把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同学们传递观察,然后辨别一下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到底是什么透镜。
生:观察、分析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透镜的画法。同时学习关于透镜的两个名词——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师:那如果有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照到透镜上,则光的传播方向会怎样呢?
探究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学生动手实验
:同时通过实验我们也发现可以用“照”这种方法来区分两种透镜。
2.观看演示实验:
师生总结: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图1)
师生共同学习凸透镜的两个名词:凸透镜的焦点
图1
图2
强调: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焦点。
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师生共同总结:凸透镜有两个焦距,并且相等。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师生共同总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完成练习。
师:除了特殊光线,普通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光线会怎样传播呢?
生:观看大屏幕。
师:追根朔源,凸透镜为什么会有会聚作用呢?
生:观看大屏幕。
师:接下来我们要自己动手测一测我们手中的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师: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方法:将凸透镜上正对太阳光(或手电筒的光),调节光屏(白纸)的位置,使上面的光斑最亮、最小,再用刻度尺测出这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学生实验:每组学生用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实验,测出焦距,并发现测出的焦距值是不同的。
师:除了误差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焦距不同?同学们可以交换刚才做实验用的凸透镜。
生: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小,会聚光的能力越强
实验三: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师生共同观看演示实验:
师生总结:实验表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图2)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同样的,我们看看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如果把这个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我们会发现它们也相交于一点,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我们叫它虚焦点。也用F表示。同时我们也把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也用f表示。所以对于这种形状的凹透镜左、右两侧也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当然也就有两个焦距,焦距也相等。根据光的可逆性,向着焦点射来的光线,透过凹透镜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光线呢?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强调发散的含义。
师:追根朔源,凹透镜为什么会有发散作用呢?
生:观看大屏幕。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使学习的内容当堂消化
动
手
体
验
观
察
分
析
借
助
多媒
体
教学,使
内容
更
形象
直
观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
过讲授法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为以下的实验讲解作铺垫
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参
与互动,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小
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些什么收获?
生:1、了解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通过实验,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梳理透镜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知
识
反
馈
物理、生活与社会:为什么不能把盛有液体的饮料瓶扔在草地里?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
作
业
布
置
1、完成本节课后习题,并将3、4、5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2、收集你周围有哪些透镜;查阅资料,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课后巩固、提高。
板
书
设
计
凸透镜
概念
作用:会聚
透
镜
概念
凹透镜
作用:发散
板书内容是整堂课的纲要。
教
学
反
思
在新课结束后完成。是总结得失、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