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基础,也为后期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以后,仅给出“一八得八”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独立编口诀的学习要求。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PPT、黑板贴、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回顾1-7 的乘法口诀。
2、师生进行口算,师说乘法口诀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生补充缺失部分。
二、独立探究,编制口诀
1、出示教材例题,提问:摆1个大正方体要几个小正方体?生仔细观察,指名说,并说说观察方法。继续提问:摆2个呢?生答。
2、出示问题和表格:摆3个、4个……8个呢?生说省略号意思,思考并说说表格什么意思。
3、交流汇报表格意思,生独立完成表格,集体订正。
4、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中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小组讨论,再填写。
5、小组合作完成,指名回答。
6、交流、板书。
三、记忆内化,掌握口诀
1、 读口诀。
2、 说说8的乘法口诀的特点,验证猜测。
3、记忆口诀。
交流记忆的方法。
追问:你认为哪几句好记?哪几句不好记?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呢?交流讨论。
4、 对口令
同桌对口令,师生对口令。
出示蜘蛛图,编儿歌。
一只蜘蛛8条腿,2只蜘蛛( )条腿,3只蜘蛛( )条腿,4只蜘蛛( )条腿,5只蜘蛛( )条腿,6只蜘蛛( )条腿,7只蜘蛛( )条腿,8只蜘蛛( )条腿。同桌拍手对答。
6、赛一赛。指名两组同桌上前展示,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四、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题1
(1)生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三组题的得数相同?全班交流。
(3)第一行的题目,对于记忆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帮助?
2、“想想做做”题2
(1)生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3、 “想想做做”题3
(1)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
(2)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个说乘法算式。
(3)师小结:根据一句口诀能说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题4
独立完成,要求:认真、细致。统计做对人数,加以鼓励。
5、“想想做做”题5
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乘加算式的运算顺序。
6、“想想做做”题6
(1)师提醒:仔细观察图,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计算?
(2)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想想做做”题7
生独立完成后讨论: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哪句口诀?
五、总结归纳,学习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填一填的方式,发现大正方体和小正方体的个数规律变化,从而引出自己尝试去编一编8的乘法口诀。在前面学习1-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编口诀的部分孩子们完成的比较好。因为8的乘法口诀数字涉及比较大,所以在口诀的掌握这一块,我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记忆方法,用孩子们自己的方式去记忆口诀,效果比较好。
不足之处:通过赛一赛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但由于时间关系,仅有一部分孩子能够参与进来,部分孩子没参与到,对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下次再设计这种比赛的方式,可不可以再通过其他途径,能让所有的孩子至少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有发言的机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