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9 9的乘法口诀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9 9的乘法口诀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6 06: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9的乘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探索9的乘法口诀蕴涵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中的积的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得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准备:投影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背诵7~8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有7句,8的乘法口诀有8句)
(2)口算练习
?7×4?? 8×3?? 8×5?? 6×8???8×7
?4×8???3×7??7×6???7×5???8×8
?抽算式说口诀再读算、抽说算式的意义。
(3)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3个7用乘法口诀很快就算出来了,看来乘法口诀很重要啊!现在机器猫向我们挑战了,它要和我们用比赛总结9的乘法口诀了,接受挑战吗?
小组合作总结9的乘法口诀,并把你总结出来的算式和口诀写在书的22页,写完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二 、学习新课
(一)编口诀
1、老师这里有许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1)全班总结
(2)交流
现在你能从一个9开始,试着编口诀吗?注意先说算式。(指名说,师适时板书)
1×9=9  ???一九得九
2×9=18  ??二九十八
3×9=27   三九二十七
4×9=36   四九三十六
5×9=45   五九四十五
6×9=54   六九五十四
7×9=63   七九六十三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理解算式及口诀的来历,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另一个算式。
(二)学生合作探讨,编出9的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自已编出9的乘法口诀。现在请读一读你们自己亲自编出的口诀,读完后仔细看一看,你们能发现9的乘法口诀积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吗?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小组汇报:
1.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
2.它们的积十位上的数是1.2.3.4.5.6.7.8,个位上的数是9.8.7.6.5.4.3.2.1。
3.每句口诀的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
4.有几句口诀,积的十位和个位交换了位置。
5. 2个9,比20少( ),是( )
列式:9×2=18
师生总结:
????9×3= 比30少3
????9×4= 比40少4
????9×5= 比50少5
????9×6=?
????9×7=?
????9×8=?
????9×9=?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分析得也很详细,我真佩服你们这些小天才!
(三)师示范,师生共同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
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学生不必一一找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发现不同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提问:我记住了“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下一句忘了,怎么办?
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师:3×9=28,我算得对吗?用你的方法检查。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九的口诀,9乘几的积,就把几当做几十,再减几。
原因:因为1个9是1个10减1,2个9就应该是这样的2个10减2,是18,那么3个9就应该是30减3,是27,那4个9呢?(40减4是36)5个9呢?(50减5)继续,所以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课件演示)
9×1=10-1   9×6=□-□
9×2=20-2   9×7=□-□
9×3=30-□   9×8=□-□
9×4=□-□   9×9=□-□
9×5=□-□
师:除了运用规律记口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记忆口诀呢?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不信,你试试。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今天我们看动画片《西游记》时知道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平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三、巩固与练习
(1) 师生对口诀
1.? 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
2.填空:( )×9=72    9×( )=27
7×( )=63    5×( )=45
( )×( )=36 ( )×( )=18
○里填“+”还是“-”,为什么?
9×3=9×4○9;9×6=9×5○9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9的乘法口诀
1×9=9????????一九得九?????9×1=2
2×9=18???????二九得十八?????9×2=18
3×9=27???????三九得二十七???9×3=27
4×9=36???????四九得三十六???9×4=36
5×9=45???????五九得四十五???9×5=45
6×9=54???????六九得五十四???9×6=54
7×9=63???????七九得六十三???9×7=63
8×9=72???????八九得七十二???9×8=72
9×9=81???????九九得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首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不是直接呈现“9的乘法口诀”,而是创设了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人”,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施解决问题策略中,体会编制口诀的重要性。学生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另外,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做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设置适当的游戏,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习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效能方面有所欠缺。今后,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下大力气,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