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2 观察物体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2 观察物体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6 06: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观察物体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位置。
教法、学法 引导答疑法,探究交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数学成语、数学笑话、口算
二、预习检测:
1、说一说正方体有几个面?
2、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词?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再见”。)
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是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小熊猫。)
(课件出示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拍摄的熊猫照片。)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学生交流:
(1)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2)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指名学生回答。
2.换位观察。
提出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引导: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是因为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就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四、课堂检测:
1、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课件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小猴看到了正面,小鸟看到了上面,袋鼠看到了侧面,小熊看到了后面。
3、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操作,并完成练习。)
4、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2题。)
课件依次呈现圆罐子的图片(后面——前面——侧面),说说这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大练习册54页第1、2题。
2、预习:课本69页例2,怎样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一)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