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授课教师
单位
年级
八年级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开始的两种物态变化。教者将本节分为2课时,“观察水的沸腾”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安排一节实验课来探究的学习,在设计实验环节用阶梯式问题认识的器材和作用,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实验器材的组装,
在实验交流环节,用QQ上传抓拍的照片,用实物投映展示透明的体积较大的养生壶中水沸腾过程,既直观,又便于交流。
本节课重在现象教学,采用多种实验装置和呈现形式,既解决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和实践的局限,引导学生课后对知识继续主动学习,探寻更多的知识。
学情分析:
沸腾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生活中有很多沸腾现象,但由于加热装置不透明,学生不能全面的观察水沸腾现象,一般都知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白气”产生,水面会泛起大量的气泡,但对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并不明确,对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升到液面的过程中大小有变化不明确,对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低与气压也不明确。通过对其中一个问题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继续学习探究的欲望和需求。用图像的方式来直观地认识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测量水的温度,描绘图像,认识水沸腾的特点。
2.
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物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沸腾图象进行描绘和分析,沸腾前气泡变化不易观察和沸腾前后声音变化不明显。
实验教具
养生壶、电水壶、温度计、100ml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圆形纸盖、火柴等
设计思路
根据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具体通过教师引导、小组互助等学习支持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归纳、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同学们认识沸腾前和沸腾是温度、气泡和声音的变化。通过自学、实践、纠错、示范操作,学生再实践,让学生认识气泡和声音的变化突破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主动的学习方式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通过学习小组对实验操作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观察能力、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情境导学
我们已经学习了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今天很高兴和大家来学习汽化的第二种方式:沸腾。
沸腾大家都很熟悉你能说出生活中的沸腾现象吗?
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你能说出水沸腾时有哪些现象?
但由于加热装置不透明,以及水受到食物的影响,我们观察到的沸腾现象不够全面,通过本节课我们来重新观察一下沸腾现象。
学生交流生活中有烧汤、煮饭、下饺子等。
会出现气泡、“白气”等
生活中学生对沸腾比较熟悉,由生活中的沸腾现象引过度自然,也体现了由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观察用锅烧水的预习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体验了和父母一起探索发现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体现本节实验课的重要性。
实验前准备和制定计划
1.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请大家自学课本35-36页的内容,思考2个问题?
1.水沸腾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水沸腾实验观察哪些现象?
2.了解实验器材
大多数器材大家都熟悉,大家觉得那些器材可能还需要再了解呢?
石棉网能使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
谁能说出纸盖的作用?
实验器材已经安装好了,但思维的过程不能少,你认为应该先固定哪个圆环A还是B(小组讨论)。
安装器材应该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呢?
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观察那些现象?
温度计、100ml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纸盖、火柴等
防止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学生交流以后回答B,确保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效率更高
实验器材自下而上安装。
沸腾前后气泡、温度的变化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有用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采用了圆形纸盖防止边角被火引燃,纸盖开孔较大,防止水的沸点超过温度计量程
联系生活中的锅盖,帮助学生理解,也体现了又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3.实验与记录:
①请其他老师帮助学生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②什么时候开始计时?
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实验数据?
③水沸腾以后就停止记录数据吗?
④移去酒精灯(盖上灯帽),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导学案对应的区域。
老师给同学们在大屏幕上提供了时间,大家可以以此计时?
由于实验装置加热时温度较高,实验操作时要小心,防止烫伤。
小组长给组员分工,进行实验
在水升高到90℃后
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直到水沸腾并持续2分钟后停止读数,
小组长给组员分工
强调一下实验步骤的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具有方向性,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在屏幕提供电子时钟,克服了学生不会用秒表的困难。
实验操作的安全的教育,预防危险。
学生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分析论证
交流评估
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要学生到坐标图上将该小组所测的数据并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时间温度图像。并请学生到屏幕上展示
请该学生根据图像说出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询问其他小组是否得到类似的图像
由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引出沸点的概念,
引导学生得出水沸腾的温度的特点和条件
移去酒精灯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观察2: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时的变化
要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导学案上记录的沸腾前和沸腾时观察到气泡变化的图像。
通过QQ上传实验过程中抓拍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照片。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透明的养生壶,全方位展示一下水沸腾前后气泡和声音变化。
同时期待学生有新的发现?
机动提出如何来缩短实验时间问题。
总结水沸腾前和沸腾的现象和特点。
学生提出沸点
不完全相同。
有学生说不沸腾,有学生任务开始还沸腾一会?
学生根据现象再次回答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期待学生能同时发现声音的变化
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机智合理的处理学生提出的生成性问题。
上传抓拍的照片既让学生观察到不易观察到的沸腾前气泡的变化,又能让学生进行对比,还能让被拍的小组体会成功的喜悦。
透明且体积较大的养生壶可以全面的让学生体会到沸腾前后气泡、声音的响度、温度的变化。效果明显。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些实验装置和呈现形式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课堂小结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课堂,本节课我们首先从生活中的沸腾现象走进物理的探究课堂,观察水沸腾。我们采用图像法进行了数据处理,更易于得出结论。在探究活动中对我们的小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我们班很多的小组和同学今天表现的很好。老师认为这些能力都是适应今后我们终生学习的关键能力。
当堂训练
见导学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