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度的测量是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课时内容,该章内容和前面四章内容之间没什么联系,但是对学生这一章的后续学习影响很大,比如后面要学的速度、要做的关于运动的一些重要实验,都需要学生用到长度的测量。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属于学生要学习运动学就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其中长度的测量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小学时学过一些关于长度的基本内容,比如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简单使用等,这些可以合理利用帮助学生形成正迁移。不过学生已经掌握的刻度尺使用技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全面,有的地方甚至不科学(比如读数),要设法把这种错误的前概念转化成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学生基础较好,又是公开课,所以可以考虑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并举,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会正确使用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
(2)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和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的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同时习得“累积法”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结合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培育他们的合作精神;
(3)通过指导学生课外探究,激发他们勇于联系实际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通过活动体验引入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测量工具,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通过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会长度测量的常用方法。
【难点】
(1)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正确读数;
(2)对误差的了解;
(3)使用特殊测量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
五、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大量程刻度尺(1把),三角板(1),游标卡尺(1),螺旋测微器(1),皮卷尺(1),钢卷尺(1),细线(1卷),激光测距仪(1台),牙签(1盒)。
2、通知学生每人准备一把毫米刻度尺、一只三角板。
3、教学策略预设
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
探究教学,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第五章以及第五章第一课时
多媒体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四幅图,归纳共同点:
中国的飞行器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
世界杯赛中球员在奔跑
骏马在奔腾
千里江陵一日还
在上述图中,飞行器、球员、骏马和船都在__运动______。从而引入第五章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借助情境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在轻松愉快中引入“运动”这一概念,顺利进入第五章学习]
[教学反思:学生归纳出“运动”这一特征很流畅,借助多媒体,自然地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刺激又不是太强烈,不至于干扰这节课的教学主题:长度的测量]
活动二:测量和长度单位学习
1、建立测量和单位两个概念,体验测量的必要性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
A、B两个圆哪个大?__________
策略:无论学生见没见过这幅图,说出结果无论对错,教师都提供一根小木棒(可以用长度合适的牙签代替),鼓励学生想办法通过实验证实A、B两个圆哪个大,最终结合课件展示,去掉A、B两个圆的背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向让学生通过体验,明白选取“标准量”对于测量的意义。这里的处理和教材中提供的活动不同,主要是想提高趣味性,增加物理教学的魅力]
[教学反思:学生课上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由于是借班上课,再加上对该触摸屏功能不熟,导致学生用手碰到屏幕画面就消失,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否则使用先进的设备可能会适得其反]
当学生用小木棒比较出两个圆大小一致后,教师表扬学生的“贡献”——找到了一种方法来比较物体大小,即用一个“标准量”来比较,实属测量!在历史上是较大的进步!从而引出“测量”。
教师结合刚才学生的实验过程,介绍什么叫测量?即: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教师进一步引出什么叫“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人文渗透:测量的必要性!测量拉动了社会发展!
教师提问学生古人的长度单位————中国:丈、尺、寸、里等;国外:英尺、英寸、英里等。介绍单位众多的缺点:不便交流。从而引入“国际单位制”,用多媒体投影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米”的由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渐构建“标准量”的概念,进而建构“单位”的概念]
[教学反思:我借助提问、启发,再加上声情并茂地和学生交流,原本枯燥的概念融入了“人文”元素,那么也就生动多了。所以有专家说:一个好教师必然是有激情的教师!如何提升教学魅力,提升教学感染力,值得我们探索]
2、长度的单位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说出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它们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
cm=10-2m
1
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教师只强调没学过的几个单位,已经学过的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复习、巩固)。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阶梯形图,帮助学生有条理和形象的记住毫米、微米、纳米之间换算关系。
“生活、物理、社会”——知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在人体上找上述单位对应的部位(结合课件展示),促进学生估算;介绍PM2.5、禽流感病毒和课本P103插图等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在身体上找对应的1m、1dm、1cm、1mm,意在激励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活学活用,同时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通过介绍PM2.5、禽流感病毒和课本P103插图,借助多媒体,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既能增长学生见识,又能培养学生兴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意在“一箭多雕”]
[教学反思:初中学生喜欢活动,也易受新奇事物所吸引,上述的设计开展顺利,学生兴趣盎然,既有科学教育,又有人文教育,提升了教学效益]
“课堂实时反馈”——让学生补上对应的单位: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90000
。
活动三:长度的测量
1、让学生猜教师从“百宝箱”中取出的各种测量工具,猜对有奖(奖品是趣味的物理图形和关于创造发明的“奥斯本检核表法”),同时进行展示。强调“秘密武器”:激光测距仪(简单演示,测量教室高度,激发学生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同时鼓励学生创新。
调动气氛后,教师引出“老朋友”——刻度尺。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这里增加一些趣味活动,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有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设想,特别是现场演示了学生没见过的“秘密武器”:激光测距仪,并用它测量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意欲借助它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置的“奖品”属于趣味型或“智慧”型,想在调节气氛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渗透“人文气息”]
[教学反思:学生很感兴趣,这种奖励方法值得今后尝试。“秘密武器”-----激光测距仪感染力不错,不少学生目不转睛,通过实验器材的新奇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2、练习使用刻度尺
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分组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为每人提供一把长的),在黑板上记下几组测量结果;找学生分组汇报,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全的,让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希望能暴露学生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不合理的前概念变为教学的资源,服务于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
[教学反思:和我预期的一样,学生测量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知道估读、记录结果不知道加单位。此处教学采用了“欲擒故纵”,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也是为了创设情境,为下面的刻度尺使用规则教学服务。学生小组合作表现得也不错,看来平时还要多创造这种合作的机会]
师生一起总结刻度尺使用的“四会”:会选、会放、会读、会记(结合课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同时练习一下常见的几种长度读数训练,强化学生对估读的掌握:不是整刻度的读数和整刻度的读数(借用课件)。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通过启发、讲授,让学生理解“四会”,同时借助课件中的多幅动态图,及时进行了反馈训练,强化学生理解,促进建构]
[教学反思:此处涉及的图形太多,动画也多,如果不是借助课件,教学效率肯定很低,上课时光画图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有了课件,形象生动,如虎添翼!对矫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提供了有力的表象支撑]
3、误差
通过刚才黑板上的课本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借用这个生产的“情境”,巧妙引入误差概念。介绍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顺便引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活动四:思维训练
1、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创设情境,引起思维冲突——让学生直接拿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学生无法测量。然后鼓励大家分组讨论,交流,最终完成测量,提炼方法(累积法)。
实验序号
总张数
总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
3
[设计意图:意在通过对比,利用平凡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既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掌握科学方法]
[教学反思:学生经过合作、探究,虽然有点费力,最终还是掌握了“累积法”,拓展了刻度尺的使用,实现了预期目标]
2、如何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备用,课上来不及就留作学生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尝试、交流。提炼方法,比如:“平移法”、“化曲为直法”,等等。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活动较多,只能课外借助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及时复习、总结和反思,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活动六:结束赠言
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门捷列夫。
[设计意图:意在借助“名人效应”引起学生的重视]
七、评测练习(
配合“导学案”进行)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
370
km=_______m=_______
cm.
(2)
36
nm=_______μm=_______mm.
(3)
32
m=_______cm=_______μm.
(4)
3.5
cm=_______nm=_______m.
3.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明的身高为17.4_______.
(2)教室的高度约为3_______.
(3)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___.
(4)
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_______.
4.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其长度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读值是_______.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长度为172.5
mm,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6.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0
cm的学生尺
B.分度值是1
cm,长度是15
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
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以上刻度尺均可测量
7.小明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如图),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他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样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填“甲”“乙”或“丙”).按正确方法读数时,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
8、如图所示,用A、B两抱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9.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_______mm.
10.一名同学五次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7.82
cm、17.83
cm、17.81
cm、17.28
cm、17.83
cm,则此物体的长度为
(
)
A.
17.822
5
cm
B.17.823
cm
C.17.82
cm
D.17.71
cm
11、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
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不能测量
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1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3、课本P107第1题
14、课本P107第4题
15、能力冲浪——阅读短文,有兴趣的同学请完成课后探究:
凭半个足迹找到了小偷
在吉林的长岭县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女子,只要公安机关遇到刑事案件,几乎都要请她到现场协助破案。而只要她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留在现场的脚印(足迹),就能够辨别出这个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年龄、体形以及行走时的特征。根据这些特点,警方就能够迅速的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这名女子叫董艳珍,从小就继承了祖传的“足迹追踪学”。16岁就开始协助警察破案,18年间,许多地方的公安局聘请她任刑侦技术员,负责足迹追踪、鉴别,协助警方破案。到目前为止董艳珍依靠着她的足迹追踪术,以协警的身份在内蒙古和吉林两地破获各类大小刑事案件一千余起,被当地人誉为民间“女神探”。凭着这些模糊不清的脚印,她就能准确地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年龄和体态。
人的身高究竟和人的脚长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你也做一回“神探”,在调查、测量的基础上给出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你还可以调查和测量人的拳头周长和人的脚长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