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6 19:0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名言欣赏: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普朗克
图片欣赏
思考:我们知道这些照片都是照相机拍摄的,那么你们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吗?
想拍张照留念吗?
你知道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么?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了解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自主学习
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3.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4.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1.照相机的结构
主要构造:
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目标导学一:照相机
镜头
胶片
照相机
构造
镜头
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到成像作用。
胶片
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被记录在胶片上。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会聚成被摄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件和存储器件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
2.照相机成像原理
物距(u)
像距(v)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3.照相机成像特点
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小结:
照相机成像特点: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
照相机成像特点
1
2
第一张照片变成了第二张照片,拍照的人是怎样做到的?
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
物体,同时使镜头
底片(即镜头前伸,增大暗箱长度)。
靠近
远离
思考
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
分析:数码相机用图像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
例1
如图所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胶片相当于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凸透镜
光屏
倒立
缩小
1.投影仪的构造
投影片放置处
凸透镜
平面镜
目标导学二:投影仪
投影仪的结构

凸透镜
凹面镜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屏幕相当于

凸透镜
光屏
2.投影仪成像原理
凹面镜的作用:光源位于凹面镜焦点,光线经凹面镜反射,使照在投影片上的光增强。
螺纹透镜的作用:聚光。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
凸透镜的作用: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
天花板
屏幕
投影仪
要将图片放大并投影怎么办?
A
B
A'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
物体离凸透镜很近
天花板
屏幕
要使像看起来是正的怎么办?
B'
A'
A
B
物体倒放
天花板
屏幕
要使像呈现在屏幕上怎么办?
A
B
A'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投影仪成像特点
问题: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小结:
投影仪成像特点:
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像距大于物距。
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分析:现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画通过投影仪被放大。
便携式投影仪
1.放大镜是凸透镜。
目标导学三:放大镜
  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
2.放大镜成像原理
F
f
3.放大镜成像特点
问题: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小结:
放大镜成像特点:
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物距小于像距。
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例2
如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时的情形,由图可知,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蚂蚁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折射
正立
放大
F
实际光线会聚的像——实像
F
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
实像是倒立的
目标导学四:实像和虚像
F
F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像——虚像
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物像同侧)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
虚像是正立的
照相机的原理
投影仪的原理(幻灯机)
放大镜的原理
当f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
像距
物像异侧
当u>2f
时,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
>像距
物像异侧
当u像距
物像同侧
小结:
如何区分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
平面镜成像
放大镜的像
A
B
A’
B’
A
B
A‘
B‘
小孔成像.
照相机的像
投影仪的像
“眼睛受骗”
照相机成实像
投影仪成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平面镜,它们所成的像是虚象还是实像?
平面镜成虚像
放大镜成虚像
例3
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的是(

A.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像
B.从河水中看到的游鱼
C.从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火车
D.从放大镜中看到的报纸上正立放大的字
C
解析:A、B、D中虽然像形成的原因不同,但像都不能用光屏承接,都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是虚像;C是用光屏(屏幕)承接的,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是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比较
仪器名称
成像原理图
成像特点
照相机
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
______。
倒立
实像
缩小
投影仪
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
______。
倒立
实像
放大
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
______。
正立
虚像
放大
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
C.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体离镜头必须近一些
检测目标
A
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
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
C.实像是光经过折射后形成的,虚像是光经过反射后形成的
D.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A
检测目标
3、小军用放大镜看指纹,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靠近手指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远离手指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靠近放大镜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远离放大镜
B
检测目标
4、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和虚像都可以是倒立的
B.用眼睛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虚像的形成遵循反射的规律,实像的形成遵循折射的规律
D.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
D
检测目标
5、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A
检测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