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2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21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6 11: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期
制度与举措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核心提纲
民国政治制度(资)
建立中华民国
实行政党政治
28年通过《训政纲领》进入训政时期
颁布《临时约法》
袁世凯复辟帝制
48年召开国民大会进入宪政时期
时期
制度与举措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核心提纲
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建立革命根据地
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建立行政区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制度
具体内容
核心提纲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协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历程及职能变化
发展历程
目的和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旗为五色旗、改为阳历纪元。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参议院
总 统
总理内阁
法 院
参议院多数党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选举 弹劾
一次否决权
经参议院同意任命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总理附署才能生效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政党政治
①党派分化组合多变
②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
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何特点?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
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国民党成立
与宋教仁组阁
袁世凯就任
正式大总统
二次革命
宋教仁遇刺
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①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
②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复辟始末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京师请愿团、教育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和筹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的风潮。
——李侃 等《中国近代史》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上下公愤,护国运动随之爆发。……悍然称帝,也使原本依附于他的进步党人大失所望。……1916年3月,面对如火如荼的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护国运动爆发以来,袁世凯为国人指骂,众叛亲离,终于在1916年6月6日暴亡。
——马工程教材《中国近代史》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主要内容:
①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通过《训政纲领》,怎样评价国民党所谓的“训政”?
①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②实质上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此次“国大”(“行宪国大”)未能解决国民党面临的急迫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反而因副总统“选举”之争而使党内派系斗争激化。
——《中国近代史》
宪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从空间分布来看,革命根据地有何特点?
①两省交际处的山区
②长江以南的地方
③分散,没连成片
时间:
地点:
名称:
标志:
文件:
意义: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1931年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宪法大纲
中共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期有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边区,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找陕甘宁、晋察冀二块根据地位置。
2、抗日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①在敌后
②大多在长江以北
③很多连成一片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三三制”原则
◎八路军留守兵团给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赠匾(右前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党外人士李鼎铭)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如何评价“三三制”原则?
①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②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以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经验。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先后在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地区建立。行政区设军事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1945年底,原伪满各省均接收完毕,东北解放区共成立10个省和2个特别市。……1947年5月至1948年末是东北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解放区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田茂纯《东北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
行政区的建立
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
1954
1966-1976
1982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
1956
1978
改革开放后
“政协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
政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政协制度确立,代人大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提出“长期共、互相监督”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代人大职能结束,参政议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坚持三个有机结合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评价: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3)总体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习近平
(2)坚持三个有机结合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评价: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主要制度
具体内容
核心提纲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协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历程及职能变化
发展历程
目的和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特色的制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旗为五色旗、改为阳历纪元。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五色旗
参议院
总 统
总理内阁
法 院
参议院多数党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选举 弹劾
一次否决权
经参议院同意任命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总理附署才能生效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
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国民党成立
与宋教仁组阁
袁世凯就任
正式大总统
二次革命
宋教仁遇刺
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①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
②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复辟始末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京师请愿团、教育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和筹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的风潮。
——李侃 等《中国近代史》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上下公愤,护国运动随之爆发。……悍然称帝,也使原本依附于他的进步党人大失所望。……1916年3月,面对如火如荼的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护国运动爆发以来,袁世凯为国人指骂,众叛亲离,终于在1916年6月6日暴亡。
——马工程教材《中国近代史》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主要内容:
①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通过《训政纲领》,怎样评价国民党所谓的“训政”?
①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②实质上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此次“国大”(“行宪国大”)未能解决国民党面临的急迫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反而因副总统“选举”之争而使党内派系斗争激化。
——《中国近代史》
宪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从空间分布来看,革命根据地有何特点?
①两省交际处的山区
②长江以南的地方
③分散,没连成片
时间:
地点:
名称:
标志:
文件:
意义: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1931年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宪法大纲
中共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期有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边区,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找陕甘宁、晋察冀二块根据地位置。
2、抗日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①在敌后
②大多在长江以北
③很多连成一片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时期
制度与举措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核心提纲
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建立革命根据地
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建立行政区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①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②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以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经验。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作用:①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②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以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经验。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措施: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先后在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地区建立。行政区设军事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1945年底,原伪满各省均接收完毕,东北解放区共成立10个省和2个特别市。……1947年5月至1948年末是东北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解放区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田茂纯《东北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
行政区的建立
中共在解放区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措施:建立行政区,在行政区设军事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未来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有何意义?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
1954
1966-1976
1982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
1956
1978
改革开放后
“政协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
政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政协制度确立,代人大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提出“长期共、互相监督”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代人大职能结束,参政议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时期
制度与举措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核心提纲
民国政治制度(资)
建立中华民国
实行政党政治
28年通过《训政纲领》进入训政时期
颁布《临时约法》
袁世凯复辟帝制
48年召开国民大会进入宪政时期
时期
制度与举措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核心提纲
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建立革命根据地
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建立行政区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制度
具体内容
核心提纲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协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历程及职能变化
发展历程
目的和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特色的制度理论体系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从空间分布来看,革命根据地有何特点?
①两省交际处的山区
②长江以南的地方
③分散,没连成片
时间:
地点:
名称:
标志:
文件:
意义: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1931年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宪法大纲
中共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期有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边区,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找陕甘宁、晋察冀二块根据地位置。
2、抗日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①在敌后
②大多在长江以北
③很多连成一片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作用:①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②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以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经验。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措施: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先后在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地区建立。行政区设军事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1945年底,原伪满各省均接收完毕,东北解放区共成立10个省和2个特别市。……1947年5月至1948年末是东北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解放区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田茂纯《东北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
行政区的建立
中共在解放区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措施:建立行政区,在行政区设军事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未来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有何意义?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
1956
1978
改革开放后
“政协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
政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政协制度确立,代人大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提出“长期共、互相监督”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代人大职能结束,参政议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
1954
1966-1976
1982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