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能设计和完成简单的验证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观察、分析、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团结协作、勇于交流的精神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难点: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品、教学手段
将学生分8个学习小组实验(每组5-6人),以下实验仪器准备多套,分组摆放。
学生仪器和药品:废物杯、蒸馏水、胶头滴管、镊子、紫色石蕊试纸、试管架、两支带橡皮塞的干燥试管(其中一支加入用棉花包裹的无水氯化钙)
教师演示仪器和药品:两支带橡皮塞的干燥试管、试管(3)、干燥的加大集气瓶、玻璃片(2)、滴管、澄清石灰水、大烧杯、试管夹、高低蜡烛、酒精灯、打火机、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试纸、镊子、带滴管的醋酸、带滴管的盐酸、雪碧饮料、导管(雪碧饮料)、干燥塑料瓶(1)、橡皮塞
学案:(见附录)
教学手段:电脑、投影、黑板、分组实验、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 节1 巧设情景,引入新知 【引入新课】 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气体,在雪碧,可口可乐等饮料中都含有,如果轻轻摇动饮料,就会产生大量这种气体,你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
【生】二氧化碳
【师】可以如何验证它呢?(抽问)
【生】澄清石灰水
【师】(演示实验1:将雪碧中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石灰水变浑浊
【师】说明了什么?
【生】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师】这也是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注意记录,那么为什么二氧化碳能让石灰水变浑浊呢?因为发生了下面一个反应
【板书】CO2+Ca(OH)2===CaCO3 ↓+H2O(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成分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其中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悬浮在液体中,所以我们看到了浑浊现象,正因为该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所以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师】在生活中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 ,那么它还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师】首先请根据生活常识和已学知识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呢?(请先讨论,各书记员记录)
【板书】课题名称:&6-3 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生进入教室,逐渐安静下来
学生思考,回答
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澄清石灰水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思考,倾听
学生思考,倾听 引起学生注意,思考
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设计问题组作用:
从生活常识中引本课题研究主题,通过实验验证并回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通过观察分析与科学实验现象的呈现,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将化学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以致用。
环 节 2 抛出疑问,探求新知 【生】学生自由回答
《预案》: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不可燃,不助燃(?);能与水反应(?);无色,无味(学生闻气味,扇闻),气体;灭火;光合作用原料;温室效应
【师】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非常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同学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完善和补充。
在化学中,研究物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三方面
同学们对黑板上打问号的知识还停留在猜想基础上,要确定这些知识是否准确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验证,下面我们就一一验证
【活动元1】
【师】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CO2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生活中,同学们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讨论)【生】学生自由回答:《预案》气球、吹泡泡
【师】同学们提到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想提出一个实验方案,看能否达成实验目的?首先点燃高低蜡烛放入烧杯中,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沿杯壁(高低蜡烛的中间)倒入,观察现象(演示实验2)
【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还有哪些新发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追问】“自下而上”说明什么?“熄灭”又说明了什么?(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可燃也不助燃)请注意记录
【师】所以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这也体现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性质的观点,强调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不可燃也不助燃的性质,同时也利用了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因为只有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才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从而隔绝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
【追问】为什么要沿杯壁倒下?为什么还要用玻璃片遮挡?(根据班级情况选择是否问?)
学生讨论,回答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聆听,思考
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讲述新知识打下基础。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科学素养。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验方案,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元2】
【师】第二个问题:CO2能否溶于水?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验证,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演示实验3: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1/3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追问】塑料瓶为什么会变瘪呢?(学生回答)
【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活动元3】
【师】二氧化碳如果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二氧化碳也会减少,塑料瓶也会变瘪,到底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师】对比二氧化碳溶于水前后的液体,外观无明显变化,我们可以借助紫色石蕊溶液来检验,如果向塑料瓶中的液体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会有什么现象呢?首先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一下紫色石蕊溶液,请同学们齐读资料:石蕊是一种色素,石蕊溶于水形成石蕊溶液。石蕊试纸是滤纸通过石蕊溶液浸泡后,晾干而成,说明石蕊试纸上有石蕊这种色素(演示实验4)
【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石蕊溶液变红)
【追问】可能是什么物质让石蕊变红的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提出你的猜想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提出猜想)
【师】引导学生分析石蕊变红的可能,提出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物 三种可能让石蕊变红
【问】大家认为水能让石蕊变红吗?为什么?
【问】请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学生书写方案,提出方案)
【师】(学生自由发言,分析方案、学生自主修改方案)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写出了具体操作方法(投影),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提醒:实验框中有一支试管底部放有干燥剂,以保证二氧化碳的干燥)
【学生】开始学生实验(提醒:按实验步骤进行并记录现象)
学生思考,记录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是
学生思考
思考,记录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讨论、回答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论
在学生旧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引起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便于孩子们接受新知识就会更加轻松。
【师】(“拍手”示意实验结束)说一下同学们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胶头滴管应像握毛笔一样,大拇指和食指控制胶头的滴加,中指和无名指控制滴管竖直向下。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同学们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单独抽小组回答)【追问】是否有不同意见?
【师】实验证明CO2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那么反应生成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两个实验(演示实验5:向装有紫色石蕊试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醋酸和盐酸,观察现象 )
【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师】(拿起雪碧)再结合生活中,我们称这种饮料为碳酸饮料,说明反应生成了什么?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确生成了碳酸
【板书】CO2+H2O=H2CO3(碳酸)
【师】碳酸饮料就是通过加压的方式将二氧化碳压入糖水中形成的
【师】(拿起变红的石蕊溶液)正因为产生了碳酸,才使石蕊变红。如果加热该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演示实验6:倒出一部分液体用于对比,加热已变红的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师】石蕊溶液还是不是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没有碳酸?碳酸之所以会消失,科学实验证明是因为碳酸不稳定发生了分解。
H2CO3 == CO2↑ + H2O
【师】这再一次体现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性质的观点
【知识完善】
【师】通过活动元的实验探究,我们已经将有疑问的知识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完善呢?(投影)
【师】干冰,同学们对干冰有了解吗?(学生回答)
什么是干冰?它有哪些用途和性质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进行视频学习
【播放视频】
【板书】干冰易升华吸热
【师】干冰是什么物质的固体?它有哪些用途?
【生】学生回答
【师】干冰易升华吸热,形成低温环境,所以它有以下用途(投影)
自我实验小结,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实验,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思考,改动(一个漏斗)
学生思考,选择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聆听,思考
学生视频学习,思考
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及表述能力。
通过总结知识和完善知识完善知识网络,最终形成完整的网络。
环节3 练习巩固,运用新知
活 学 活 用 【知识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清楚的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给大家2分钟整理笔记(投影)计时开始
【生】学生自主整理知识
【知识应用】请同学们自我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如何?请完成学案中的练习(5-6分钟)并评讲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练习 巩固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环节4 盘点收获,升华新知 【师】引导学生小结,盘点收获
【师】
二氧化碳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物质,所涉及的知识远不止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继续学习。
【教授寄语】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告诉我们,化学“偏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化学知识,就像雪碧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样。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自我总结收获,
谈谈自己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便于学生继续自我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同时也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知识。
使用雪碧饮料这一素材结尾,对应开篇的引入,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