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袁世凯的梦想
第11课
北
洋
政
府
的
统
与
军
阀
割
据
治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理解“二十一条”的内容和影响。
3.
掌握护国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4.
认识军阀割据的形成,了解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二次革命
壹
1、背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独裁统治、破坏内阁制
矛盾
袁世凯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国会选举占据优势
宋教仁
杀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
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宋教仁
枪声响过
共和梦碎
1913年3月20日晚——
宋案发生后
袁世凯抢占先机,1913年6月连续下令罢免赣、皖、粤三省国民党籍都督。
在革命党人尚未动手之前袁世凯已派北洋军进占了江西。
北洋军训练有素、攻势强大。1913年9月2日,北洋军攻陷南京。
国民党连续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武力讨袁问题,但均无结果。
7月12日国民党在袁世凯之后,被动采取行动,二次革命开始。虽有多省宣布独立讨袁。但革命党人却停留在观望,犹豫的态度上,没有把握形势。
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更显分散。
通过对比我们得出哪些结论?二次革命结果如何?
力量涣散
实力薄弱。
老谋深算、
实力强大。
败
2.二次革命
时间
1913年
经过
“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结果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会。
(2)1914年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扫清国内障碍
2.对外出卖国家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出卖国家利益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出卖国家
袁世凯祭天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解散国会
1
2
3
4
5
6
修改总统选举法,当终身大总统
修改总统选举法,当终身大总统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解散国会
解散国民党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护国三杰
蔡
锷
唐继尧
李烈钧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孙中山维护共和,高举反袁大旗
三.护国战争
1.准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经过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护国战争
皇帝梦破
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派系
代表
人物
控制区域
依靠国家
直系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北京政府;
皖、浙、鲁、闽
日
奉系
东北
日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日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四.军阀割据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①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②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材料研读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课堂小结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梳理历史
护国运动
二次革命
宋教仁
改组国民党
袁氏独裁皇帝梦
帝梦终结
破坏责任内阁制
镇压二次革命
“宋案”
废除《临时约法》
”二十一条”“
复辟帝制
第一次护法运动
1、宋教仁参加国会选举的目的是(
)
A、扩大国民党的影响
B、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的领导地位
2、“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A、宋教仁遇刺
B、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袁世凯复辟
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3、“二次革命”被镇压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革命党人力量涣散
B、袁世凯实力很强大
C、革命党人准备不足
D、列强支持袁世凯
随堂练习
B
A
A
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