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是河北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1》中第三单元的第十六课的内容。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活动使学生来熟悉电子表格——Excel的功能,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工作。本节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图表的绘制与编辑,通过制作网龄与网络认识图表,学会利用图表的形式描述数据,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Excel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了对Excel进行简单、基本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着重体现以下思想:
①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点、难点知识,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
②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熟练操作。
③情境与任务驱动的整合。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给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地接受任务。
④注重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失败和成功中体验学习,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够熟练地编辑图表,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图表直观地表现数据。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过程和方法】 通过图表的制作过程,能描述图表向导的步骤,通过参与图表制作与分析活动,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能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
【解决措施】 掌握图表的绘制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编辑图表。
【解决措施】 练习图表类型、源数据、图表选项的操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书包
【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运用,发现新知,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图表的引入
网络正在逐渐改变着大家的生活,人们对网络的认识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窗口左侧是对某地上网人群进行的一个数据调查表格形式,右侧为图表形式。
请学生观察比较左、右两侧,哪个能更直观、美观的反映问题?
通过对比,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更能让人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无法记住一连串的数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趋势。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记住一幅图或一个曲线。Excel图表是图形化反映数据关系的一种形式,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就是Excel中的柱形图。
那么这样清晰、美观的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网龄与对网络认识表格
网龄与对网络认识图表
学生观察
回答问题
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比数据与图表两种表示方法,得出结论,认识到使用图表的好处。
二、自主学习
绘制图表
三、探讨研究
编辑图表
2、数据表准备
图表是图形化反映数据关系的一种形式。在创建图表之前必须事先建立相应的数据表格。我们分析刚才所看到的数据表格。
网龄与网络认识的关系反映在坐标中,那什么表示横坐标?什么表示纵坐标?
你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输入数据,为创建图表做准备,看哪位同学输入最快。
指导学生输入数据,制作表格。
1、自主学习
数据表已经准备好了,同学们想绘制图表吗?
现在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教材103页的内容,自学如何绘制Excel图表,回答老师问题。
问题(1):同学们要使用图表反映数据,首先需创建图表,如何启动图表向导?
问题(2):“图表向导”分为几个步骤?
问题(3):哪位同学能亲自为大家演示这四个步骤,完成图表的绘制?
2、展示交流
步骤(1),在“标准类型”选项卡中,选择“图表类型”中的一种,再选择“图表子类型”中的一种,单击“下一步”按钮,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步骤(2),用鼠标拖动的方法选定“数据区域”,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步骤(3),单击“标题”选项卡,在“图表标题”框中输入“网龄与网络认识”,在“分类(X)轴”框中输入“网龄”,在“数值(Y)轴”框中输入“对网络的认识”。 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步骤(4),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选项,单击“完成”按钮,结果如图所示。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创建的图表。从图表中了解到随着网龄增长和思想成熟,对网络的正面认识会越来越多、占据主导地位。
动手操作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练习图表的绘制,出现问题及时讨论。
教师个别指导,有问题及时反馈。
1、修改图表
教师带领学生比较图表,找出差别并解决问题。
有的同学制作出的图表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1)没有标题、X轴、Y轴上没有名称等;各系列上没有对应的数值显示,网格线没有去掉。为什么?
(2)有的同学做出的图表是空的。为什么?
2、美化图表
如果做出的图表样式等不满意,应如何进行编辑?
修改图表的方法为:(1)使用“图表”菜单进行修改。(2)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由于自动生成的图表并不是很美观,可对图表格式进行进一步的设置。一个图表中包含图例、图表标题、坐标轴、网格线、数据标志、数据系列等多种对象,在每个对象各自的格式设置对话框中可以进行设置。
方法:在图表的各个对象上双击,即可打开相应的设置对话框。
例如,教师演示在图表标题上双击,修改标题颜色、字体等。下面是教师美化的图表,你们会美化得更好,看谁做得又漂亮又快。
?
?
教师个别指导,及时反馈。
学生观察
数据表格
学生回答:生1:网龄表 示横坐标。
生2:网络认识包括正面认识和负面认识表示纵坐标。
学生操作:打开Excel工作簿,在sheet1工作表中输入内容,建立数据表格。
学生自学
绘制图表
学生回答
生:单击“常用”工具栏中“图表向导”按钮,或选择“插入→图表”命令,打开“图表向导”对话框。
生:四个步骤
学生演示
学生观察
学生评价
学生观察
学生评价
学生练习: 创建图表。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生1:由于没有在“图标选项”中设置标题、坐标轴等图表选项。
生2:由于在步骤二中没有正确选择数据区域。
学生练习
美化图表
学生操作
小组讨论
个人展示
师生评价
通过学生的观察,梳理知识点,练习Excel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这部分是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七年级学生有自学能力,采用自学法,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发现问题
教师点拨
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能力,通过参与图表制作与分析活动,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
组内探究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自主学习了Excel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绘制图表的步骤及修饰图表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风貌,提高了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反思感悟】 本课教学以“情景导入→知识建构→综合应用→自主创新”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本节课发现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很强,绘制出很多个性化图表。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多营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权,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本节课教师在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环节考虑还不够成熟,在以后的课堂中注意使教学更切合实际,精心设计,科学处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