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册 2.6程序的循环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册 2.6程序的循环结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0-09 14:1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初二的学生已经拥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引下,有能力对新知识进行自我探究。此外,有了前面学习程序的基本要素以及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的基础,学生对程序结构已有一定了解,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还需要教师引导,对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和步长如何控制循环次数是本节学习的关键点。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程序的循环结构》是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之一,同时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学好本课内容是学生理解和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利用循环结构完善代码。
3.课时安排: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循环结构;
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新知识,小组成员互相答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通过完成易学小测,完善程序,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想一想:
Circle有什么作用?
Circle (3000, 3000), 100
有什么执行结果?
2、猜想一下,以下程序段结果是什么?能概括出每条语句之间的规律吗?
教师显示运行结果:
3、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规律
重复画圆;
每次圆心(3000,3000)不变,
半径从刚开始的100到最后的2000,每画一次半径增加100
既然这类程序是有规律的,那是不是可以简化一下表述方式呢?
For k=100 To 2000 Step 100
Circle (3000,3000),k
Next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从一条画圈语句到多条画同心圈语句的规律,引出循环语句的简化、概括的功能。

(二)掌握FOR语句,并能读懂循环结构程序

一、FOR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和执行过程。
重点讲解:FOR语句中的关键字
理解执行过程
执行循环的条件
二、读程序,理解执行过程。
1、读右边程序补充左边流程图
2、读流程图补充右边程序
步长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步长为1时可以省略;
Next后面的循环变量可以不写。

听教师讲解,思考问题
让学生独立对条件语句进行学习与分析,加深印象。
通过读程序段,更能理解它的执行过程和作用。

(三)分析程序写出程序运行结果 分析程序段,写出运行结果。
1、for k=15 to 1 step -5
print k
next
结果:
2、x=0
For k=1 to 2 step 0.3
X=x+k
Next
Print x,k
结果:
3、Dim m,n,k As Integer
M=6
N=1
for k=1 to m step 2
N=n*k
Next
Print “n=“;n
结果:

学生阅读书本完成。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循环的条件,能够分析程序段写出运行结果。

(四)补全循环结构程序段并正确运行
通过练习讲解补全分支程序段三步骤:
1、分析题目,理清程序执行过程。归纳出循环变量的初值和终值、步长和循环体要执行的语句,并补全。
2、观察条件语句格式是否完整,否则补全。
3、补全后认真阅读,检查程序功能是否与题目要求一致。

学生认知思考补全程序的三个步骤,完成练习题。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补全程序段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五)练习巩固,反馈评价
利用 “信息技术辅助系统”,要求学生完成“循环结构巩固练习题”。没满分的学生需要重做错题。练习题目见“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分析学生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几个知识点。 跟着教师的思路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