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浙教版六年级上16.圆的面积说课 课件(8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浙教版六年级上16.圆的面积说课 课件(8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6 20: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法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
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 “圆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圆的认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概括,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曲线图形,很难理解圆等分后的转化过程和“极限”的概念,所以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计算
难点:转化和极限两种数学思想的渗透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1.实践操作法
2.自主探究法
3.观察法
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归纳小结,总结评价
圆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第一环节: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第二环节: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准备题
首先让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第一层次
第二环节: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2、推导圆面积公式
运用转化方法可以先用课件演示再让学生进行操作,渗透极限思想。
第二层次
第二环节: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2、推导圆面积公式
8等分
16等分
32等分
继续
推导公式。
第三层次
第二环节: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2、推导圆面积公式
继续
思考提纲:1、圆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宽相当圆的哪一部分?3、你能不能根据它们的以上关系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出推导过程。
继续
继续
继续
长= ?r
宽= r
继续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课本P106第4题)
r=15厘米 r=24厘米 d=9分米
基本练习:
2、计算右边圆的面积:
5
5
单位:厘米
第三环节: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拓展练习:
一张圆形桌面,周长是37.68分米,它的半径是多少?(课本P104练一练)
第三环节: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综合练习:
一个运动场(如下图),中间是长方形,两头是半圆形。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课本P107第9题)
120米
70米
第三环节: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总结评价
(1)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
(3)已知圆的周长、圆的直径是否也可以求圆的面积呢?如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