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水 (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水 (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09: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
密度:
1.00g/ml
4°C时
温度(℃)
10 ℃
4 ℃
0 ℃
-10 ℃
密度(g/cm3)
0.999
1.00
0.999
0.998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c
熔点0°c
水的特性
(1)反常膨胀性
温度(℃)
10 ℃
4 ℃
0 ℃
-10 ℃
密度(g/cm3)
0.999
1.00
0.999
0.998
水的密度
南极洲气候酷寒,内陆高原年均气温
-56℃,然而水底的鱼却可愉快地生存?

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厚厚的冰块浮在水面,很好地阻止了水与空气的热量交换,保证了水底温度在4℃左右。
新疆吐鲁番盆地自古就有“火洲”之称。尤其是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走在烤烫的马路上,脚底板在发烧,好像踩着火龙珠,鞋底像是要被熔化了一样。当地民间有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
昼夜温差很大,早晚则清凉宜人,十分舒适,夜里可坦然入睡。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在吐鲁番盆地是一个很贴切的比喻。

(2) 水的比热容大
比热容 kJ / (kg·℃)

0.8
煤油
2.1
干泥土
0.84

2.2
混凝土
0.92
木材(软)
2.4
砂石
0.92
酒精
2.4
软木
1.7-2.1

4.2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为什么医院里常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低体温?
用大块的冰块为什么能降低室内的温度?
水能吸收大量热量
(3) 水的良好分散性
食盐
面粉
汽油
酒精
分散程度
是否溶液
在约30mL水中,分别加入半药匙下列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比较它们的溶解性
均匀
不均匀
均匀
不均匀




下列物质无论是否溶解于水,充分搅拌后都以大小不等的微粒分散在水中,它们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保持原来的性质

水的分散性
物质分散在水中的现象
合作实验
植物油
硝酸钾
食盐
面粉
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情况
所选物质
实验现象
分散特征
结论
硝酸钾
食盐
面粉
植物油
溶解
均一稳定
溶液
溶液
不溶解
溶解
均一稳定
分层
悬浊液
不溶解
分层
乳浊液
填一填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说一说
什么叫溶液
溶液的特征:
2、均一性:液体各部分的性质如浓度、密度等都相同。
3、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保持原样。
1、溶液都是混合物。
说一说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
的混合物。
放置一段时间,产生沉淀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
的混合物。
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
什么叫悬浊液、
乳浊液
想一想
1、你能举出多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的例子?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对吗?
3、溶液是不是都是无色的?
葡萄糖生理盐水、雪碧
不对。如:蒸馏水
错。如:硫酸铜溶液
烧杯中有100ml NaCl
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
密度的大小( )
A、?A>?B B、?AC、?A= ?B D、不能确定
A
B
谁 会 选?
C
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
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KNO3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B
我 会 也 选
1、与生石灰反应
CaO + H2O Ca(OH)2
CaO俗称:生石灰 Ca(OH)2俗称:熟石灰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②向石灰水中吹气
Ca(OH)2 + CO2 CaCO3↓ + H2O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的化学性质
①向石灰水中滴加无色酚酞
现象:无色溶液变红色
石灰水呈碱性
Ca(OH)2水溶液 石灰水
二、水的化学性质
2、与二氧化碳反应
CO2 + H2O H2CO3
向石蕊溶液(紫色)吹气
现象:溶液由紫变红
3、与无水硫酸铜反应
二、水的化学性质
白色粉末
CuSO4 +5H2O CuSO4·5H2O
蓝色晶体
现象:白色粉末 变 蓝色晶体
五水合硫酸铜;蓝矾;胆矾
注意: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
是纯净物
无水硫酸铜可用来检测液体中是否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