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表内除法 分一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表内除法 分一分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6 20: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内容
表内除法 分一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到按“几个一份”来分一分的基础上教学“平均分成几份”,让学生分别学习依据一些物体的总个数和指定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本节课安排两道例题。例1让学生把8个桃平均分给两个小猴,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不同的分法,巩固平均分;“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审题将虫子分给鸡宝宝们,让学生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试一试”让学生用学具按“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活动,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想想做做”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平均分成几份”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一分。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基础。
重难点解决
策略
1、 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 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3、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
教 学 活 动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一、广告视频导入:
师:如果你是视频中的其他两个小朋友,你开心吗?
师:为什么?
生:不开心
生:不公平!不是平均分。
用小视频引入,既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又让他们明白数学与生活有联系。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什么叫作平均分?
师: 今天咱们就来解决怎样分的同样多。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3图。
二、自主探究
1. 教学例3。
师:请你用自己手中的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并和同学交流,说说你的分法。
学生用小棒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分的过程。
师: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2、教学“试一试”。
讲故事方式了解题意。
师:如果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根?
师巡视,个别辅导。
3、学以致用
想想做做1(1)、2
三、课堂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2)、3

生:分的同样多。
汇报交流、反馈,学生边演示边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桃子。
生2:我是两个两个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桃子。
生3: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桃子。
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数据,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动手分一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缓解了教学的坡度,突破了难点。从而强化平均分中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法。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15290170815
15个 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个?
独立完成,并在课堂练习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集体汇报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练习册29页
板书设计:
分一分(二)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黑鸡 (12条) 白鸡(12条) 花鸡(12条)
↓ ↓ ↓
3个孩子(4条) 2个孩子(6条) 4个孩子(3条)
教学反思:
1. 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
2. 通过变式练习,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