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2.把握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4.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学习,认识朝代的兴衰和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联系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学会运用联系比较法来学习历史,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长歌行:为了天下大局,刘秀放下大哥的死,不惜饶朱鲔一命!
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以汉朝为背景,讲述了西汉覆亡之期,刘秀等人历尽艰辛完成东汉举世伟业的传奇故事。今天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聚焦“东汉的兴衰”,一起回顾那段飘摇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光武中兴
1.温故知新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稳定政局。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专卖,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西汉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2.西汉的灭亡
(1)王莽夺取政权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2)“新”朝
王莽改制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特点:托古改制
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3.东汉的建立
【资料链接】中国古代纪年法:
帝王纪年法(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建元元年是公元前140年)
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
公元纪年法:西汉————新————东汉
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
西汉建立至今(2016年)有(2217
)年的历史。
4.
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呢?
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5.材料研读
光武帝时,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
材料反映的是刘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新政的作用如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刘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5.影响: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6.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善于用人。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7.知识小结
(二)外戚官员交替专权
1.确外戚、宦官两者的含义。
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
宦官: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
2.材料研读;下图是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表,这些皇帝继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又是多少?
继位平均年龄9.5岁,平均寿命24岁。
思考:这么小的皇帝能治理好国家吗?东汉中期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学习。
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2)表现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便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4.材料研读
东汉中后期形成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导致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爆发:
时间:184年
领导人:张角
创立组织:太平道
2.材料研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领导人是谁?
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
这一事件有哪些特点?
黄巾起义;领导人是张角。
“甲子”指184年,“苍天”指汉朝,“黄天”指黄巾军。
起义的特点:借助宗教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头裹黄巾。区别于之前的陈胜吴广起义。
3.思考探究:
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黑暗统治了
4.材料研读:
“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5.知识小结
6.合作探究
讨论: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用革命手段反对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不同点:
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带有偶发性,而黄巾起义经过长期酝酿,是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大泽乡起义只作了简单的准备,而黄巾起义借助宗教进行了十几年的宣传。
三、课堂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导入新课
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以汉朝为背景,讲述了西汉覆亡之期,刘秀等人历尽艰辛完成东汉举世伟业的传奇故事。今天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聚焦“东汉的兴衰”,一起回顾那段飘摇的历史。
导入新课
13.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稳定政局。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专卖,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西汉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温故知新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学习新知
西汉的灭亡
资料链接
特点:托古改制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新”朝
王莽改制
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学习新知
东汉的建立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时
间:
公元25年
都
城:
洛阳
学习新知
光武中兴
朝代
时间
人物
影响
新
公元9年
王莽
西汉灭亡。
东汉
25年
刘秀
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学习新知
光武中兴
中国古代纪年法:
帝王纪年法(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建元元年是公元前140年)
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
公元纪年法:西汉————新————东汉
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
西汉建立至今(2016年)有(
)年的历史。
2217
学习新知
光武中兴
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呢?
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学习新知
光武中兴
东汉集市画像砖
资料链接
光武中兴
弋射收获画像砖
资料链接
光武中兴
东汉庭院画像砖
资料链接
光武中兴
光武帝时,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
材料反映的是刘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新政的作用如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刘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材料研读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影响(结果)
学习新知
光武中兴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
政局稳定
初步发展
休养生息
减轻刑法
轻役薄赋
使西汉走向强盛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
政权不稳
百废待兴
柔治天下
重振朝纲
轻役薄赋
重视文治
使东汉走向稳定繁荣
事件
背景
措施
影响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合作探究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善于用人。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合作探究
光武中兴
原因
光武帝采取的措施:
表现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面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知识小结
二、外戚官员交替专权
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
宦官: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新知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4岁
9岁
寿命
27岁
2岁
31岁
30岁
3岁
9岁
36岁
34岁
14岁
54岁
下图是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表,这些皇帝继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又是多少?
继位平均年龄9.5岁,平均寿命24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这么小的皇帝能治理好国家吗?
东汉中期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研读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原因
学习新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表现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便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学习新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宦官得宠
诛杀外戚
皇帝长大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学习新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多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
梁冀居然令人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学习新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十常侍是指东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学习新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后期形成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导致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研读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危
害
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习新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黄巾起义
资料链接
时间:184年
领导人:张角
创立组织:太平道
学习新知
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领导人是谁?
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
这一事件有哪些特点?
黄巾起义;领导人是张角。
“甲子”指184年,“苍天”指汉朝,“黄天”指黄巾军。
起义的特点:借助宗教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头裹黄巾。区别于之前的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研读
黄巾起义
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黑暗统治了。
“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合作探究
黄巾起义
1、背景: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起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历时九个月,最后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二十多年。
东汉后期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态但不稳,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创立太平道的张角,拥有信徒数十万。
3、结果:
2、概况:
4、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黄巾起义
知识小结
黄巾起义
讨论: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用革命手段反对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不同点:
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带有偶发性,而黄巾起义经过长期酝酿,是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大泽乡起义只作了简单的准备,而黄巾起义借助宗教进行了十几年的宣传。
合作探究
黄巾起义
东汉的兴亡
东汉的建立
东汉的衰败
建立: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结果: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课堂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