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氧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2.混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K-9-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
B.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g
D.铕是金属元素
4.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能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是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5.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生成物中有两种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6.
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7.
“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8.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2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森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
图2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B.物质都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S2->S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部分元素(氩元素除外),在化学反应中,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根据上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失电子能力:Na>Al
B.得电子能力:S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D.镁和硅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11.
兰州第二水源地建设推进顺利,将于2019年10月为兰州市民供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B.水的硬度与人体健康没有关系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12.如图3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3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13.图4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图4
A.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点燃试管a内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14.
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6
B.8
C.14
D.20
15.关于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
A.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B.它们都是同一种粒子
C.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③的粒子符号为Na+
16.学习化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作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 )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
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
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17.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5.314×10-26
k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 )
A.1.0628×10-25
kg
B.2.657×10-26
C.64
kg
D.2.657×10-26
kg
二、填空题(共49分)
18.(4分)有下列物质:
①氧气和臭氧(O3)混合
②氧气和液氧混合
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
④冰和水混合
⑤过氧化氢和水混合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19.(6分)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长江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图6甲所示:
图6
请回答:①A物质的作用是 ,操作a名称是 。?
②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操作b,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 (填字母)端通入,原因是 。?
③取少量液体D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操作c是 (填操作名称),经过操作c后,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0.(13分)下面是物质构成的奥秘的部分知识,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两个氢原子 。?
②镁离子 。?
③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图7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
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此周期具有的特点是 ;?
②在此周期中,原子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
③在此周期中,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是
;?
④在此周期中,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是
;?
⑤请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 。?
21.(10分)图8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图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 。?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22.(16分)下面是某学生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
。?
(3)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其原子序数是 ,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其中有一处元素名称不正确,应该改为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含有的质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它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
1.C 2.C 3.D 4.C 5.C 6.A 7.D 8.B 9.A 10.D
11.B 12.D 13.C 14.A
15.D 16.B 17.D
18.② ④ ②④ ①③⑤
19.①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过滤
②d 水从下向上,能延长与活性炭接触的时间,净化效果好
③蒸馏 产生较多泡沫
20.(1)①2H ②Mg2+ ③
(2)①各原子核外均有三个电子层
②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或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③由易失电子变成易得电子,最后达到稳定
④由金属元素变成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有气体元素 ⑤4(或四)
21.(1)水氢气+氧气
(2)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②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3)原子 数目
(4)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22.(1)门捷列夫
(2)它们的原子均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三 12 金属
(4)碳
(5)8 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