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1章化学的魅力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1章化学的魅力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6 20: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的魅力》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Fe2O3(Fe)
盐酸
浸泡、过滤、洗涤、烘干
B
CuO
(Cu)
空气
充分灼烧
C
CaO(CaCO3)

溶解、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河水
B.大理石
C.氮气
D.二氧化硫
3.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
A
氢氧化钠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过滤
B
氯化钠固体
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D
氧化铜粉末
铜粉
在空气中加强热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B.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5.现有酒精、白醋、食盐水各一瓶,区分它们最简便的方法是(
)
A.闻气味
B.品尝味道
C.取少量点燃
D.看颜色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复燃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7.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油锅着火
B.液态空气制氧气
C.米饭变馊
D.菜刀生锈
8.某农民购得的硝酸铵()化肥经质检部门检验含氮量为(杂质不含氮元素),从而可知该农民所购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钢丝弯曲
C.米饭发霉
D.滴水成冰
10.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原子核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11.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冰水混合物
D.液氧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粮食酿酒
二、实验题
13.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对反应后的气体成分产生了疑问,某学习小组对该反应产物中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
想〕
①气体产物全部是CO2②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③气体产物
〔查阅资料〕
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分析〕
现象
结论
如果装置B

装置C无现象
则猜想①成立
如果装置B无现象,装置C
则猜想②成立
如果装置B
,装置C____________
则猜想③成立
〔结论〕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③成立,同学们的疑问是合理的。
〔反思〕
(1)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单质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
14.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粗盐进行提纯并计算其产率。操作步骤为:①→
→⑤。(填数字序号)
(2)实验结束后,发现产率较低。可能原因是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3)操作⑥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三、推断题
15.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19-3所示的探究。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C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分离硝酸钠和硝酸钙混合液的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的盐是________;
(2)写出①、②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中加入适量的原因___________;
(4)在溶液蒸发获得晶体时,防止晶体损失的操作是___________。
17.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B____、C____、D____。
(2)画出B原子和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原子____;C离子____。
四、计算题
18.由,,组成的化合物中,已初氦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9.今年年初,科学家利用显微镜针头手工“敲打”原子,首次成功合成能稳定存在4天之久的三角烯分子。三角烯(化学式为C22H14)将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请计算:
(1)C22H1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C22H14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3)C22H1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A
6.C
7.B
8.B
9.C
10.B
11.B
12.D
13.〔猜
想〕CO
〔现象与分析〕
现象
结论
如果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C无现象
则猜想①成立
如果装置B无现象,装置C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则猜想②成立
如果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则猜想③成立
〔反思〕
(1)CO2+C2CO

CuO+CCu+CO
(2)冶炼金属
14.(1)⑤②③⑥④
(2)ABD
(3)D
15.过滤
烧杯

、Fe、(任写两个)
16.
除去过量的
当溶液中溶剂被蒸发至产生较多晶体后,停止加热,并继续搅拌至晶体冷却
17.
Al
Cl
O
Na
18.32%
19.278
11:7
132:7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