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构成物质的微粒》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2.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的是
A.甘蔗甜,苦瓜苦——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
℃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质量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4.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下图a、b、c、d四条线,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运动轨迹的是
A.abcd
B.abc
C.bcd
D.ad
5.现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2个电子
C.④
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
③
表示的是阳离子
6.下列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品红扩散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D.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
7.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热,生成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氨水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运动
9.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月球上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
B.2
C.3
D.5
10.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且均为6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
C.水
D.蔗糖
12.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13.金秋十月,又到桂花飘香时。能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的体积很小
二、实验题
14.已知分子的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且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在玻璃管两端的棉花上分别滴上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知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实际上是氯化铵晶体的微小颗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白烟的变化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_____;
(2)白烟较多较浓的点是_____点(填A或B或C),此实验说明分子的一个特点是_____。
15.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从微观上说明___________。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
B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
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中的溶液中生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①你认为_____________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空)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烧杯取3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水___________使酚酞变色(填“能”或“不能”,不同)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
酚酞不变色
氨气_______________使酚酞变色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变___________色
氨气溶解水中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三、推断题
16.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常温时为液态,D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与D反应生成E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B→C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A、B、C、D四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B的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A_____、B_____;
(2)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从A的原子结构分析,A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_____。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18.A、B、C
三种常见元素,A
元素原子的核内有
11
个质子;B
元素原子形成的离
子
B2-与
A+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
B
的相等,但
C
比
B
多一个电
子层。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A
元素的符号为______,B
元素原子形成的
B2-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
(2)C
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易___(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四、计算题
19.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求:(要写计算过程)
(1)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0.(1)现以一种氧原子质量的1/16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nkg,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另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kg,且其中有a个质子。则A原子中的中子数是_____。(用含m、n、a的代数式表示)
(3)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有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元素镆(符号Mc),其原子的质量约为4.783×10-25kg,试计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要有计算题的基本步骤,结果取整数)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B
6.C
7.D
8.B
9.A
10.C
11.B
12.A
13.C
14.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C
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气体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15.A烧杯中液体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第二种
不能
不能
红
16.H2O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有黑色固体生成
分解反应
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17.氢或H
碳或C
H2O,H2O2
+1
CS2
18.Na
硫元素
得
S2-
19.(1)15
(2)31
20.
288
答案第1页,总2页